
1月16日下午,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媒体见面会,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及4位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民生工程建设情况接受省内外媒体集中采访,总结2018年民生建设成就,安排2019年民生工作重点任务。
“民生投入蛋糕持续做大,民生范围领域持续拓展,民生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群众感受满意度持续提升。”罗建国用这四句话总结去年民生建设工作。总体看,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各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康安徽建设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2018年,省委、省政府将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抓发展任务一样抓民生工作。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一直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构成民生支出重要内容的教育、科学技术、社保、交通、城乡社区支出等,增长均快于全省财政支出平均水平,全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067.3亿元,增长13.5%。省统计调查队对2018年民生工程社情民意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90.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谈到2019年财政民生主要考虑时,罗建国表示,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更加注重听取民意、回应关切,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倾斜民生,更加注重突出质量、提升绩效。”
“我们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培育厚植财源,依法平稳有序组织收入,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为民生改善提供更坚实的财力支持。财政主要支出政策倾力支持重点民生领域发展,着力形成财政支持大民生的发展格局。”罗建国说。
省财政厅提出,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兜住民生发展的底线和短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三农”发展;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着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民生发展差距。在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文化、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确保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记者手记·
“花钱要有效,无效必问责”
在媒体见面会上,“绩效管理”是省财政厅负责人讲述财政民生工作时提及的一个高频词。这正是民生工作“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关键所在。
“花钱要有效,无效必问责”。一年来,我省既关注民生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民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就是“绩效管理”的结果。
每年以民生工程的形式,集中力量办一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是我省坚持了10多年的传统。如今,我省将“民生绩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实施到哪里,绩效管理体系就推进到哪里。对当前社会关注度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使财政每一分钱都能用好用活,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我省民生领域仍有一些短板,绩效管理仍有提升空间。要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以实实在在、持续提升的民生绩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吴量亮 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