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创业是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我省第二轮“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当前,如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动创业,营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省人大代表周红:新经济,“活”起来
推动各类人员投身创业大潮,必须优化创业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聚集。要让新经济“活”起来,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要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面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
@地平线上的蓝:新经济大多“跨界”,需要复合型人才。作为创业者、劳动者,我们得瞄准时代的“风口”,跟上时代的“大脚”,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拥抱美好的新经济!
@风叶荻花:对于新兴业态,主管部门要包容,但不能纵容;创业者要创新发展,但不能野蛮生长。
省政协委员王黎:新农村,“兴”起来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方兴未艾,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当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科学确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方向,提高创业质量和效益。要注重树立创业典型,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农林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振兴传统工艺等领域创业,带动农村产业升级,让农村经济真正“兴”起来,强起来。要注重发挥电子商务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积极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经济转型。
@陆秀红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们从进城打工的“泥腿子”,变身返乡创业大潮中的“破浪者”,在国家政策护航下,不断壮大自身力量,造福一方百姓,助力乡村振兴。长此以往,何愁农村不美、农民不富?
@walk方向:过去听到大学生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农村“修地球”、当“羊倌”,大家都会觉得可惜了,甚至会认为这人想不开、“脑子跑气”;而现在,“到农村去”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共同选择,他们中的很多人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当上了农场主、种养大,“修地球”也能修出“新境界”。
(田婷 贾学蕊 马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