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科学岛”研发出新型用药技术 对肿瘤“个性治疗” 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10-10 09:31:18 责编: 徐文娟

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该如何用药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延长生存期?日前,“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研发了新型肿瘤临床精准用药技术——基于癌症病人自体细胞的高通量体外药敏技术,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史政荣副教授临床团队合作进行的全球首个肝癌概念性回顾式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治疗的病人相比常规疗法的病人,生存期延长了8个月。

根据肿瘤不同时期特点用药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肝癌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20至40人,占全球年新增肝癌患者的50%以上。目前肝癌临床治疗手段有限,尤其是中晚期肝癌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少、客观缓解率低、生存获益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精准的临床治疗手段,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在肝癌的术后辅助化疗中,如何发挥现有指南内药物的临床治疗价值尤为重要。

据相关研究人员介绍说:“每一个肿瘤都是独特的,每个肿瘤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用药方案,因此每一个病人都需要一个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案,基于病人个体癌症细胞的精准用药治疗策略,将是提高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肝癌临床治疗遇到的诸多困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在突破癌症原代细胞体外扩增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临床需求开发出了基于癌症病人自体细胞高通量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的肿瘤临床精准用药技术,为临床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缺乏指南用药指导的病人“吃什么药”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具有检测药物覆盖率广、有效率高、个体化强等优点。

临床显示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鉴于肝癌在中国的高发病率以及目前国际上未有该类技术在肝癌上进行临床试验,无经验可循,研发团队选取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史政荣副教授临床团队合作,在肝癌上首先进行概念性临床回顾式验证试验。利用该技术,史政荣临床团队针对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高通量药敏试验技术在肝癌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对入组170余例复发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统计,结果显示,指导用药组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经验性治疗组,而安全性方面,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均无因副作用停止治疗的案例。

“这个临床试验是国际上首个利用病人自体癌细胞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并指导肝癌临床治疗的验证性试验,试验数据表明该技术在指导临床治疗癌症尤其晚期复发或难治性癌症方面有良好前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研究员表示,该验证性试验的成功也有望加快该精准用药治疗技术的临床推广速度,为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在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目前中科普瑞昇公司正在加紧针对多个癌种,包括白血病、乳腺癌、肝癌、胃癌、肠癌等中国高发肿瘤,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研究,以期让更多的癌症患者早日获益。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文 周继龙/图

■相关新闻

借助抗爆纳米金刚石可发现早期癌症

日前,科技日报报道称,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研究了抗爆纳米金刚石在与各种生物聚合物相互作用时的光学特性。该项研究有助于制造光学性能得到改善的独创生物传感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激光物理快报》(Laser Physics Letters)上。

抗爆纳米金刚石是像金刚石一样带有晶格的碳纳米结构,利用爆炸物质抗爆合成的方法获得。过去几年来,科学家们积极研究抗爆纳米金刚石与生物结构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成果被用来治疗肿瘤,研发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性能相容的移植片。生物大分子在与抗爆纳米金刚石相互作用时的性能得到大大改善。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激光微观-纳米和生物技术教研室工作人员叶卡捷琳娜·博卢列娃台介绍说:“生物大分子与抗爆纳米金刚石的相互作用表明,纳米金刚石的荧光强度会提高。”

研究人员指出,纳米金刚石本身不是荧光物质,但它能增强生物大分子中的荧光成分的信号。在不久的将来,研究人员计划在白蛋白纳米粒子的基础上制造在机体内输送药物的生物传感器样机,在抗爆纳米金刚石的基础上制造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的生物传感器样机,同时研究生物传感器应用技术。李阳/整理

    相关新闻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老人鞋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