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安徽多地旱情“数十年一遇” 受灾人口已超百万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网 2019-10-30 09:37:25 责编: 徐文娟

编者按 从8 月中旬至今,江淮大地罕见少雨,多地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其中淮河以南大部干旱重现期为20~25 年一遇,六安、安庆、池州市局部地区干旱重现期为30~50年一遇。持续的干旱给大地刻上了深深的伤痕:池塘干涸,河流水位下降,晚稻田里也出现巴掌大的龟裂。

旱情牵动人心,一场抗旱硬仗正在进行。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抗旱救灾。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兵分多路,直击各地旱情以及全省人民抗击灾害的情况。

记者从安徽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自8 月中旬以来,全省面均雨量78 毫米,较常年同期少6 成,排历史同期第2 低。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为62 天,为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据气象部门预测,11 月上中旬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偏高,旱情仍将持续发展,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灾情

部分地区干旱数十年一遇

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自8 月12 日台风“利奇马”对我省影响结束以来,我省面均雨量78 毫米,较常年同期少6 成,排历史同期第2 低。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为6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1 天,为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

从水情来看,8月12日以来,淮河王家坝站来水量较常年少9成,长江大通站来水量较常年少3成。全省大型、中型水库总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少2成、4成,淮河以南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较常年同期少5成。

“综合雨水情、来水、蓄水量分析,淮河以南大部干旱重现期为20~25年一遇,六安、安庆、池州市局部地区干旱重现期为30~50年一遇。”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相关人士说。

据介绍,我省先后发生夏伏旱和秋旱,目前淮河以南旱情继续发展。截至10 月27 日,全省受灾人口已超百万。

合肥上报受灾人口10余万人

记者从合肥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0 月28 日16时,全市统计上报受灾人口为10 余万人。

“旱灾对合肥大多数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小。因为现在农村土地大部分都进行了土地流转,由种田大户实行集约化经营,群众自己耕种土地少。种田大户有一定的抗灾能力,农业保险给予一定补偿,减少了群众损失。”合肥市应急管理局业务负责人说,县(市)除个别乡镇的少数村民组外,全部通了来自水,村民饮水能得到保障,当前农村养殖大牲畜较少,不存在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自10 月22 日10 时起,合肥启动《合肥市抗旱预案》Ⅳ级应急响应。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灾情续报,“按照《合肥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当灾情指标达到启动自然灾害救助Ш级应急响应条件时,将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并按规定做好相应措施。”合肥市应急管理局要求,各县(市)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做好偏远地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困难户的供水保障工作,确保饮水安全和不发生饮水困难。

应对

水源调配保证全省“有水喝”

面对灾情,如何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我省全面安排部署,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

“省水利厅根据全省蓄水现状,做好江河、湖泊、水库等重点水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加大跨地区、跨流域水源调度力度保障抗旱用水需要。”相关人士说,比如淠史杭灌区三大渠首累计供水37.4 亿立方米,累计向合肥城市供水5.0 亿立方米。全省骨干水利工程通过引提调等工程措施增加供水量21.9 亿立方米,强化了水源保障。

“全省没有出现群众‘无水喝’和城镇供水‘断供’现象。”相关人士说,各地把确保人畜饮水和城镇供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采取应急调水、送水、储水,启动应急水源,开辟新水源等综合措施,保证饮水和供水需求。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及时组织实施“江水西调”,日引水量80万立方米进入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滁州市打通水库之间渠道,采取联库运行,保障人饮用水安全,已累计引调江水约100万方水入赵店水库,确保滁州三水厂供水安全。黄山市疏浚或开挖沟渠458580米,延伸管道20050米,架设临时机械5254台套,打井6眼,洗井92眼,其它应急水源开辟69处。六安市各县区因地制宜采取应急抗旱保供水措施,金寨县实施水厂联网、管网延伸、打新井、组织28 辆车为群众送水,保障山区受旱群众用水。池州市对无水可取和偏远高山地区及时动用消防车、运水车定时送水,切实保障干旱缺水群众生活用水,已启用抗旱机井1430 口,新建机井及生活用水井147 口,开辟其它应急水源102 处。

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据悉,省减灾救灾委、省应急管理厅于10 月21 日将省救灾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至Ⅲ级,先后派出6 个工作组赴六安、池州、安庆等重点地区指导抗旱工作,全省共有8 市、23 个县(市、区)启动本级救灾应急响应,积极开展冬春救助工作。

省财政下拨专项经费5000 万元,用于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省水利厅指导受旱地区采取城市管网延伸、启动备用水源、修老井、打新井等措施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已恢复正常供水的工程2020 处,解决饮水困难的人口26.60 万人。

干旱缺水,粮食收成怎么办?记者了解到,省农业农村厅着力推进抢墒、造墒保秋种工作。截至10月27日,除沿淮、淮河以南等地部分稻茬麦受旱情影响,以及双晚稻因茬口问题尚未播种外,我省主产区旱茬麦播种任务已基本完成。此外,为了增加抗旱水源,省气象局近日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4 架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41 点次。省消防救援总队调度出动消防救援人员877 人次、送水车263 辆次,送水3136 余吨,保障6.81 万群众生活用水需要。

记者了解到,全省各级应急部门共派出200 多个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旱情,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呼吁

全社会节约用水抗旱灾

旱情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我省仍以多云天气为主,11 月上中旬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偏高。

“淮河以南地区河湖库塘蓄水得不到补充,墒情得不到改善,旱情仍将持续发展,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相关人士表示,在淮河以南山丘区,以小型水库、塘坝、溪流为供水水源的分散性供水工程将运行困难,因旱饮水困难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且,合肥以南部分地区油菜、蔬菜等农作物播种困难,播种后出苗率将受到影响。

“我们要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思想,立足可能发生秋冬连旱的最不利情况,压实抗旱责任,强化抗旱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力保秋种灌溉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相关人士说,下一步要加强旱情监测研判,研究应急抗旱措施,把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摆在当前抗旱工作首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立足最不利条件,逐水源、分阶段制订供水应急预案,留足生活用水。全面细致摸排饮用水困难人口分布,逐片、逐户落实保供水责任,因地制宜采取延伸管网、另辟水源、限时供水、应急送水等方式,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需要,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相关人士表示,抗旱形势严峻,强化节约用水和规范用水非常重要,“动员全社会节约用水、主动抗旱,形成抗旱合力。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高耗工业用水管控,限制园林绿化、环卫等用水,保障生活供水。规范用水秩序,加强用水矛盾调处,实现团结抗旱。”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余康生 记者钟虹/文 王从启/图

    相关新闻
这里有一份安徽秋天赏红叶指南,请收好(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