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安徽首次发现高规格八边形墓葬 墓主人或为北宋“富豪”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11-27 10:07:11 责编: 徐文娟

安徽商报讯  千年之前,合肥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当年的北宋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考古发掘或许能为我们找到答案。11月26日,长丰县下塘埠里墓群考古成果与墓群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现场披露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引起省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备受关注的“长丰八边形古墓”实为北宋时期家族墓葬群,罕见的八边形墓葬内部结构精美,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也揭示了墓主人的不凡地位。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此次发掘也是我省首次对北宋时期较高等级家族墓群的科学发掘。

专家现场甄别出土文物

  长丰墓群已发现123座墓葬

  4月12日,在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沛双路项目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八边形砖室墓。经过考古专家现场调查,确定这里是一处沉睡千年的北宋时期家族墓群,即埠里墓群。

发掘现场-墓室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工作站副站长、埠里墓群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义中介绍,省考古所于4月底组织人员对已经暴露的墓葬进行了清理,同时对周边区域展开全覆盖调查和勘探。勘探结果表明,埠里墓群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墓葬123座,其中宋墓31座,其余为汉墓及明清至现代墓葬。“目前的考古发掘主要针对道路施工范围内的16座墓葬。”

金背木梳

  如此集中的墓葬群,选址自然也有讲究。考古人员发现,从地貌上看,埠里墓群位于一低矮丘陵的南坡,西边和南边地势低洼,或为一条古河道。墓群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非常符合古人选择墓地时秉持的风水观念。

金镯

  罕见八边形墓葬结构精巧

  在埠里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八边形墓葬在我省是首次发现,也引起了众多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浓厚兴趣。11月26日上午,在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考古发掘现场,最先被发现的墓葬(编号M1)之上已经被搭建起了保护性钢构大棚。八边形的墓室看起来形状规整,营造精心。张义中介绍,这座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的顶部是叠涩顶,墓室内设有棺床,考古人员在墓室里发现了三具棺木,均保存完整。

青白釉印花牡丹纹银釦盏

  其北侧的M12是此次发掘中已经探明规模最大的墓葬,营造也更为精致,被现场专家戏称为“超级豪宅”。同样为八边形的形制,墓室更为“宽敞”,近似正方形的墓室底部边长达到了5米左右。墓室内不仅有精致的三层斗拱,还精心建造了仿木结构的墓门和镂空花窗,令人叹为观止。张义中介绍,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因此宋代的建筑构造与营造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国内现存的宋代建筑已经非常少见,这座墓葬的形制及结构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青白釉印花渣斗

  除了有八边形墓葬,正在开展考古工作的M14墓葬也很特别。与其他两座墓葬的顶部结构不同,这座墓葬是平顶结构,非常的耐人寻味。张义中介绍,本着“发掘、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的发掘理念,在未确定保护和展示思路之前,尚未对这座墓葬进行发掘。但通过内窥镜深入墓室内探查后发现,墓室内同样有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也有两具棺木。

十六曲花瓣形漆盒

  “豪华”墓室出土南北瓷器

  在已经发掘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并出土了珍贵器物共51件(套),主要包括漆木器、金银器、陶瓷器和铜器等四大类,不少保存较好,级别较高,为人们描绘了墓主人当年的生活场景。

亚字形铜镜

  六曲葵口漆碗、镶银扣十六曲葵口漆盘、亚字形漆盒、镶银扣漆盏托……在埠里墓群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漆木器18件,十分难得。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十六曲花瓣形漆盒”直径达30多厘米,十分精美。另一件亚字形漆盒经过千年光阴,依然有着纯正鲜艳的色彩。张义中介绍,由于材质特别,漆器难以保存,此前一般南方发现较多。我省此前漆器主要出土自合肥和六安地区。合肥出土漆器最多的墓葬就是马绍庭墓,也是18件。

银碗

  墓葬中还出土了金背木梳、银背木梳、缠枝花卉纹金镯、金钗、金簪、金耳坠、亚字形鎏金铜镜等金银器,做工细致,反映了墓主人精致富裕的生活。多件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包括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渣斗、湖田窑镶银扣六曲影青瓷碗、镶银扣耀州窑青瓷碗等等,色泽温润,保存完好,更是引起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赞叹。张义中介绍,宋人墓葬中一般随葬生前喜爱或珍贵的器物。宋代金银在老百姓生活中其实较为常见,这些精美的瓷器在当年应该更为珍贵。安徽自古以来是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前沿阵地”,这些来自我国南北方不同窑口的瓷器也体现了当时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青白釉瓷炉

  墓主人或为北宋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富豪

  从墓葬被发现开始,这些八边形墓葬的墓主人身份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推进,墓葬主人的身份也逐渐明晰。

镶银漆盒

  省考古所寿县中心工作站副站长、埠里墓群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义中介绍,埠里墓群的考古发掘也是我省首次实验室考古的尝试。 在首先被发现的M1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三具棺木,其中两具规格相当,另一具相对较小。经过与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考古人员将三具棺木吊运至室内开棺,较好保存了棺木中的文物。考古人员在棺木中提取了三具遗骨,经过鉴定和检测,认定分别为一位40多岁的男性,一位40多岁的女性和一位70多岁的女性。专家分析,这座墓葬中的三位墓主人或为“一夫一妻一妾”的关系。

发掘现场-墓门

  规格最大的M12墓葬,不仅建造规格最高,还占据了“C位”,被认为是墓群的核心墓葬。在这座墓葬中,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墓志。但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墓志的上半部分漫漶严重,已经看不清字迹。从目前残存的字迹中,考古人员仅能判断,墓主人的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天肥东县元疃镇,距离今天的埠里乡大约10公里。墓志上还出现了“政和二年八月”的字样,说明其生活的年代应该包含公元1112年,为北宋晚期宋徽宗时期。

墓室内精致结构

  张义中介绍,北宋官员墓志中一般会提到官职或者谥号,而这座墓志中残余的部分却没有这些信息。结合墓志中出现的“数年间财产增隆”、“独以富名出”等字样,专家们推断,墓主人的身份或为当年有影响力的商家大贾。从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综合判断,墓群的规格可以与1973年发掘的包拯家族墓地相媲美。但目前为止,考古人员没有发现更多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证据,墓主人真实的身份还有待未来的考古发现揭开谜底。

 

专家勘察考古现场

 

六曲葵口漆碗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文 任逸玮/摄




    相关新闻
监管污染源 守护蓝天绿水 安徽生态环境“超级大脑”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