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六度看安徽”之三
安徽温度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9-12-25 13:50:00 责编: 徐文娟

合肥市逍遥津街道老年人在养老院表演节目,活出风采 漆武摄


这是一项不停被刷新的“纪录”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自诗经中的“小康”一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延续了几千年的贫困难题,进入了决战决胜时刻。

2012年底,安徽省贫困人口总数为679.1万人。到了2018年底,这个数据锐减为49.9万人。6年间,安徽贫困人口减少了629.2万人。平均算起来,年均减贫100万人以上。

地处中部,安徽是一个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2014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万户484万人,涉及16个省辖市,70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贫困程度相对较深。

短短数年间,安徽省贫困发生率由12.6%下降到0.93%,减少近11.7个百分点;22个贫困县先后退出,2936个贫困村顺利出列。今年,有望历史性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的目标。

冬日,铜陵市枞阳县藕山镇白荡湖村,闲不住的唐传云和施祥龙夫妇俩又在地里忙活开来。2007年施祥龙查出尿毒症,家庭陷入深度贫困,两个女儿也无奈外出务工。“要想活命,只能换肾”,善良的妻子悄悄去做了肾源匹配检查。在妻子的一再坚持下,施祥龙最终答应做肾移植手术。

手术很成功。10年来,这颗来自妻子的肾脏,在丈夫体内一直健康生长。然而,与健康同时来到这个家庭的,还有巨额的债务和医药费。

2014年,唐传云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安徽省的医疗扶贫政策。“原来一年需要10多万元的医药费,报销后,一年只要掏1万多元,大大减轻了负担。”但唐传云夫妻俩觉得,不能什么都靠政府。“我们有手有脚,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2016年,夫妇俩承包了100多亩田种植水稻,试水稻虾共养。2017年,他们将规模扩大到215亩,注册成立了枞阳县施祥龙家庭农场。2018年,尝到甜头的夫妻俩不光继续扩大规模至315亩,又在水稻上动起了脑筋——舍弃普通水稻,改种附加值更高的富硒稻。如今辛苦有了回报,今年唐传云一家净收入达到了15万元,成功脱贫“摘帽”。

在发展上扶持、在能力上扶智、在思想上扶志,在安徽,广大贫困户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致富”的转变。

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从北京返乡创业的和东东、和洋洋两兄弟,把公司建在了就业扶贫车间,短短两年的时间,企业产品销量在天猫相关品类中排名全国前十,年产值跨过2500万元,进入颍东区规上企业名单。

热闹的扶贫车间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近百人,其中贫困户30多户、贫困劳动者30多人,平均年增加收入4万多元。而像这样的扶贫车间、扶贫驿站、扶贫基地,在阜阳,数不胜数。

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17万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07.05万个,村均7.24个,户均1.83个;开展技能脱贫培训3.93万人,开发居家就业岗位1.53万个、公益岗位4.85万个。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找到了捧起了饭碗。

“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安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脱贫之后谋振兴,新型农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温暖。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无论是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富了农民口袋,还是“圩美·磨滩”项目落户大圩,换了农村面貌;无论是金葡萄社区推进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激发农民自我管理热情,还是卓越城建设如火如荼,增加农民就近择业机会。农民都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亦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者。从投入双创洪流,做优做强葡萄产业,到参与“三大革命”,建设美丽乡村;从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建设和美社区,到主动流转土地,配合卓越城建设。农民推动了乡村振兴,又受益于乡村振兴。

淮北市水清木华小区居民在改造后的广场享受休闲时光 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张逐渐织密的“保障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城市的温度,民生的福祉。

自2007年安徽率先在全国实施民生工程以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幸福感逐步增强。

十多年来,安徽民生工程不断扩容,累计实施了68个项目。13年来,安徽投入资金6738亿元,建成了5.5万公里农村道路,解决了21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美丽乡村3209个中心村和1233个乡镇,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逐步实现全覆盖,实施的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7%,真正实现了基础设施有改善,基层百姓能发展。

自从孩子入学以来,长丰县杨庙镇的刘萍萍一直在感慨:“现在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好多!”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本《新华字典》,是花了一个星期的课后时间卖香瓜挣来的。“现在不仅上学都是免费,课本、作业本都是学校免费发;孩子3点半放学后,学校还有免费的课后辅导班,有好几门兴趣班可以选报呢!上学的路真是越走越顺畅啊!”刘萍萍说。

现如今,安徽实施对城乡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使得学生所享受到的优惠越来越多,教育质量也明显提升。

在淮北市相山区科苑小区,傍晚的小区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居民散步、聊天,好不惬意。然而,曾几何时,这块小广场上还是杂草丛生,没有进行硬化,垃圾随处可见。

“损坏的路灯亮了,路也铺好了,绿化好了,环境亮堂了……群众不花一分钱,老旧小区就换了新颜!”说起小区里的新变化,科苑小区的居民于先生禁不住夸赞道。科苑小区的“蜕变”是淮北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仅2019年,2329户淮北居民的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

子女临时有事,家里的高龄老人无人照顾怎么办?没关系,送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唱京剧、黄梅戏;学健身、做理疗;DIY油画、学烘焙……在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老人服务中心,老人们开心地聚在一起,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街道探索“社区+机构+居家”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最舒心的养老服务。

安徽省财政厅民生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发放高龄津贴161万人,发放资金5.4亿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07个,完成率99.1%;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478个,完成率98%;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1051个,完成率99.4%。

……

民生建设是民之愿、民之幸、民之福。一个接着一个的民生建设与投入,既指向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又瞄准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在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

安徽温度,温暖着江淮儿女! 

安徽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第三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