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家长 登上网络讲台
《诚信是人生底色》《成为母亲是一场无痕的修行》《给大宝的二胎思想准备》……近日,第13期“琅琊教育故事——分享家长的育儿经”通过网络,如期推送给全区学生家长。每个星期,滁州市琅琊区都会有六七名家长志愿者在线分享育儿经验,为其他家长提供参考。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玩手机,孩子就想玩;家长满口脏话、不守信用或干事磨蹭,孩子也会跟着学。”分享育儿经验时,滁州三中七(9)班学生刘星雨的家长深有体会地说,孩子很多时候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滁州市工农小学冯天翼同学的妈妈坦言,孩子在一岁左右时,见什么都要倒腾,手机摔碎好几个,见什么撕什么,有时气不过真想打他。后来换位思考,她觉得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如今想起来也令人嫌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方式,真正读懂孩子。”
家长们的育儿经历以美篇、微视频、电子文稿等方式,在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老师们的朋友圈里推送,并借助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美好琅琊”向全区家长推送。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甚至是一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琅琊区教体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个亟待关注和帮助的“问题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位和孩子问题相似的家长;而每个优秀孩子,其家长也许并不优秀,却一定是拥有好习惯,全身心爱孩子、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
基于此,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里,琅琊区教体局在系统内微信工作平台上,向22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出收集“优秀家长育儿经”的通知。22所学校向全区600多个班级寻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由班主任邀请这些优秀孩子的父母分享育儿经验,希望可以对更多家长有所启发。
目前,共有近200对家长受邀登上“网络讲台”,分享了自己育儿经验。
借鉴良方 用心陪伴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受访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最适合自家孩子”;少数家长则表示,会沿袭老一辈人的做法来教育孩子;也有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教育没想太多,没有更好的办法。
对于家庭教育,孩子们有什么话要说?琅琊区教体局自第6期起,在“优秀家长育儿经”平台增设特别栏目“听孩子的心里话”以及“孩子心中的家长”,让孩子们把对父母“最深刻的印象”,用文字表述出来。
滁州五中北校区七(1)班的洪前俊同学在“听孩子的心里话”栏目中,讲述了她和爸爸一起做游戏的经历。她写道:“老爸对我说:在‘两人三足’游戏中能跑得很快,并不是老爸想教给你的,老爸最想教给你的,是做一件事情时要学会拥有专注、协调、坚持和努力的品质,并且要把好的品质和习惯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孩子的幸福,不在于家长陪伴时间的多少,而在于陪伴质量的高低。”滁州市工农小学冯天翼家长说,当家长想要改变孩子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不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比如,孩子吃饭,家长嫌孩子吃得太慢;孩子想看完电视再睡觉,头脑中会立刻响起一个声音“赶快睡觉”,而这些改变本身,就会让孩子感到抗拒。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幸福的陪伴,是家长关注他们,但不打扰他们。
孩子们在线上大声说出心里话,把平时容易被家长忽视的交流和表达,投放到众人瞩目的位置,让家长更深层次了解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本真反馈。一些家长从中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有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身份不自觉地就把打骂、冷嘲热讽,都用到孩子身上了,但现在的孩子叛逆到和家长唱对台戏,很多时候讲道理根本行不通,孩子听不进去。”滁州三中八年级高成宇同学的妈妈激动地说,看了孩子们的心里话,学了优秀家长的经验做法,意识到要改变过去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把别人的好经验活学活用起来。
营造氛围 推动家校共育
邀请家长交流育儿经验,组织学生分享成长故事,及时纠正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优秀家长育儿经”平台向家长传经送宝,让孩子充分表达,致力于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教育氛围。据介绍,第一期、第二期家长们分享的“育儿经”,已被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官方公众号“区域研究”转载。
“良好的家庭教育,向孩子传递乐观、积极向上、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它胜过物质上的给予,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益。”滁州二小凤凰校区的吕祥根老师说,家长与家长之间有“共情”,他们更愿意以优秀家长为榜样,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分享育儿经验的家长,有工人、教师、公务员、金融从业者、全职妈妈等,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文化层次也高低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愿意陪孩子一起做每一件“一起成长”的事。在滁州实验幼儿园的王玉翠老师看来,育儿经验分享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带动更多家庭科学育儿、给孩子亲密陪伴。
教育部门搭建平台分享“育儿经”,只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个有益探索。下一步,琅琊区教体局将组织学校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育儿沙龙”活动,把线上学习分享和线下交流研讨有机结合,推动家长互帮互助,合力做好自我教育、互助教育、提高教育,努力实现“父母善思乐学、学生普惠受益”的目标。
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质量的问题,各地都在开展积极的探索实践,如疫情期间邀请优秀家长讲述身边故事,针对“疫情焦躁”“线上教学实效-失效”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精准施策等。一些受访家长提议,学校减少“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行为,多开展家长开放日和校内外亲子活动、邀请教育专家给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更多地参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课外活动。
“探索家校共育新路径,传递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增强其家庭责任感,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孩子,增强家庭教育针对性,也密切了家校关系,增强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滁州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罗宝 本报通讯员 周晓红)
携手推进家庭教育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随着《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颁布,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格局、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更加明确。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从源头保障家庭教育切实发挥教育和价值引领功能的一项必要行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建议,家庭教育尽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也表示,希望通过制定家庭教育法,使家庭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
对于强化家庭教育,开展家校共育共治,教育部也作出积极回应。在201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家长(监护人),但是家长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需要相应的环境配套的。比如,节假日除了送孩子去培训班,有没有更好的去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城市入学门槛比较高,如何解决同城入学问题,让留守孩子能长期跟父母一起生活?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方式如何去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给家庭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因此,只有为家庭教育提供来自政府、社区、学校的系统的支持,家长(监护人)的主体作用发挥才不会是“纸上谈兵”。(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