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淮南一农民自学传统手艺“锔瓷” 修复百件瓷器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网 2020-06-19 14:31:36 责编: 徐文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其实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一种把破碎的瓷器用金属修复的技术。在淮南谢家集区孙庙乡,收集瓷器20多年的农民黄健,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自学了“锔瓷”这门传统手艺。目前,他已经修好了约百件瓷器。

黄健修复的瓷器。

黄健平时在家务农,种完地后就在附近打打零工。此外,他还是一名陶瓷收藏爱好者。小时候,黄健就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瓷文化感兴趣。上世纪90 年代,黄健开始收集古代的陶器、瓷器。

“刚开始,我从田地里捡过一些古瓷片。我先是观赏,然后再仔细研究这些瓷片。”黄健说,再后来,他从有意愿转让古瓷器的老乡、藏友手里,购买一些古瓷器,目前已花费了几万元,“这是一个过程,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喜欢上收集瓷器的。”

前年年底,黄健在打零工时意外把腿搞骨折了,考虑到以后干不了重活,加之个人爱好,就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自学“锔瓷”这门传统手艺,“我之前没有亲眼见过锔瓷,也没人指点,主要是上网查资料学习。”黄健说,“如果能把破碎的瓷器修好,最起码观赏性能增强一些。”

黄健在修复瓷器。

黄健介绍,“锔瓷”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是一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手艺。黄健收藏的大部分瓷器是从朋友手中受让来的,有时逛古玩市场也会买点,“残片在他们手中就是一堆碎片而已,在我这里,可以让它们重新恢复以前的风采。”

经过上网查询“锔瓷”的相关资料,反复观看、琢磨,大约半年时间,黄健初步掌握了“锔瓷”的一些技巧。目前,黄健已修复瓷器约百件,大多数是他自己收藏的瓶、罐、碗、盘、盏、壶等,有南宋时期的,也有清代的。此外,他还帮助来自合肥、淮南等地的收藏家修复古瓷,“别人拿来修的大概占三分之一。”

黄健第一件锔瓷作品,是家中一件普通的碎碗。在熟悉了锔瓷的步骤、掌握了锔瓷的技巧后,黄健才开始修复古代的瓷器。在黄健的工作台上,放着电钻、小铁锤、铁砧等。

“锔瓷”复杂不复杂?难不难?黄健说,“只要细心一点,静下心来做,不是太难的。”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许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长江安庆段水位处缓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