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安徽
牛年春节掀起了一股消费高潮,伴随消费者需求而生的金融服务也遍地开花——
消费金融“加速跑”,省心还得放心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3-01 07:57:46 责编: 徐文娟

屡创新高的春节档电影票房、热闹非凡的网红餐厅、被迫限流的景点、“战绩”优异的电商平台……在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里,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购买力充分展示。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内需消费逐渐恢复,而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需构建良性、稳健的消费信贷市场。消费金融的用户体验如何?怎样才能更健康、规范地发展?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消费金融需求增多

场景覆盖多个领域

“毕业工作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响应号召就地过年。虽然人不能回家,但是礼物要寄回去。我想给给爸妈换个新手机,给弟弟买台电脑。”“95后”张晴,在合肥市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由于刚工作不久,手头的积蓄还不多,“算下来,春节买礼物花销需要1万多元,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晴在一家商业银行的App上申请了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没想到,很快1万元的贷款就打到了账上,一共分12期偿还。当时算下来自己每个月的还款金额不到1000元,不用一次性承担大额支出,还能给家人送上心仪的礼物,分期消费帮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张晴说。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牛年春节到来前,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都推出更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可以用于购车、家装、旅游、教育等用途,严格规定不能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性的领域。”2月25日,在中国银行合肥分行的一家营业点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能终端等自助渠道可以申请累计额最高为30万元,而且利率也比较低,春节期间申请贷款的人不少。

牛年春节的热闹景象正是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尤其是短期消费贷款增长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较2015年末的4.1万亿元增长超1.4倍。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业内对消费金融的发展韧性有着良好预期,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个人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将同比增长约15%。

总量上增长迅速,结构上也不断扩张。眼下,大到新房装修,小到购买生活用品,信用消费贷款全面满足百姓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且更多消费贷款从普通商品消费领域,拓展到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服务类消费领域。从渠道上来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等,都能为百姓提供消费信贷服务,额度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

金融科技赋能

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强化

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密集释放,消费提档升级将不断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空间也将更加广阔。然而,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这是消费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其合规水平的指标之一。

2020年末,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今年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提出将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五个方面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监管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其中,风险管理权重占比最高,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开始布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反欺诈体系,用于保证账户安全、拦截个人欺诈和团伙欺诈,保障资产质量。中邮消费金融建立的风险模型架构,全面覆盖主要渠道和产品,完成定制化的申请评分、行为评分和催收评分,还建立起收入预测模型、资金饥渴模型等用于风险管理;招联消费金融通过风控模型创新应用,建设多维立体的防共债体系,能够对高风险客户提前识别、预警并管控,并在业内首创了“AI智慧大脑”,与贷后管理、客户服务等业务策略耦合。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科技赋能,使得消费者基本不受金融机构营业时间和办理空间的限制,用户在线提交身份信息后,平台可快速完成审核,及时授予信用额度。对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消费信贷能批量化、标准化地处理小额贷款,也有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但利用金融科技完善风控体系需坚守合规意识,要警惕金融科技过度使用造成部分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以及过度采集客户数据,侵犯客户隐私。

谨防过度消费

合力倡导理性适度借贷

春节刚过,“三八女神节”的广告便随处可见,一轮接着一轮的“消费狂欢节”正紧盯着消费者的钱包,而便捷的消费金融也容易让一些年轻人陷入财务状况失控的窘境。

近日,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举措,即用户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内提前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利息),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消费金融服务的客群主要是年轻群体,年轻群体出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容易冲动消费。”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周文龙表示,“作为持牌机构,上线这一权益的初衷就是为冲动借贷的消费者设置‘7天冷静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借贷回归理性,鼓励用户适度消费。”

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习惯线上消费、具有信贷消费意识,成为消费信贷市场新生力量。安徽大学金融学教授郑兰祥表示,帮助年轻消费群体培养理性消费、适度借贷的理念,消费信贷金融机构责无旁贷。一些消费信贷机构降低准入门槛,用一些小优惠吸引年轻消费者使用信贷产品,一旦消费者想退出产品,却设置种种障碍。一些信贷类金融广告没有发布实际的年化利率水平,而是用表面上看起来较低的“日利率”“月利率”误导年轻消费者。这些行为短期内或许能“激活”市场,但从长远看是在透支行业自身的发展前景,只有做好消费者保护,倡导合理借贷,营造健康、理性的行业生态环境,机构和消费者才能从行业长期稳健发展中持续受益。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提醒,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把握好扩大内需有效性与个人杠杆率合理性两方面的平衡。一方面,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和风险提示,引导其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正确评估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盲目消费行为,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另一方面,督促消费金融公司践行责任信贷理念,审慎确定风险偏好,清晰披露贷款利率和收费标准,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此外,还要优化客户投诉管理制度,杜绝暴力催收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报记者 何珂)

    相关新闻
新春送温暖 情暖职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