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安徽日报|强化“双招双引” 抢占发展先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5-25 08:18:39    责编: 武静

王智源

“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力度,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安徽而言,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必须牢牢抓住“双招双引”这个牛鼻子,积极引进新变量,培植新优势,抢占“十四五”发展先机,促进安徽高质量发展。

“双招双引”是打造“三地一区”的战略选择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要继续夯实创新的基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了“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

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我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是我省实现总量跃升、人均向前迈进的关键支撑点;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是我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增值点;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是我省在碳达峰乃至碳中和的新约束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实现“三地一区”战略任务,首要之举在于“双招双引”,通过“双招双引”最大程度地集聚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头部企业、创新资本,以及通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乘数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实的基础。

“双招双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

“十四五”时期,安徽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实现总量靠前、人均居中,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方向进军,必须抓牢“双招双引”,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发展动能。

从推动原始创新所需的特殊资源和条件来看,安徽拥有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布局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纵观现有原始创新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还较为明显,必须大力招才引智,包括招引全球顶尖人才,集聚到各类原始创新平台载体中。

从推动新兴产业集聚所需营商环境上看,还存在着优化升级的压力。近些年来,安徽既抓“铜墙铁壁”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又抓“芯屏器合”“大智移云”等战新产业发展。但和沪苏浙相比,在万亿元产业的培育发展上还不够有力,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上还存在着不足。要做大做强优势新兴产业,安徽既要优化营商环境,还要遵循市场的逻辑,善用资本的力量,大力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引领性强、成长性高的大项目,实现链条式、集群化发展。

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内外部条件上看,还存在着用好用足优质资源的迫切需要。整个“十四五”期间乃至到2035年,安徽要以全球视野招商引资,广泛引进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参与生态环境补偿、城乡环境整治,促进林业发展,推动国土绿化再升级。

“双招双引”是追赶超越的头等大事

安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深做实“双招双引”,奋力形成全省上下齐抓共进的良好局面。

一要在“精”上下功夫。在产业招引方面,要本着“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各类园区、重点片区、重点工程项目等确立招引重点,建立招引信息库,分类成立省级招引工作小组,推进靶向招商,注重运用线上推介、网上签约等方式,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和战新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在人才招引方面,要对标全国一流,出台更加精准、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新政”,有针对性地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高校院所、高端研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一体引进,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为人才发展创设优良环境,聚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二要在“建”上做文章。要针对招引对象实际需求,进一步梳理、整合已有政策,并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地区经验做法,创新工作举措、拓展眼界思路,及时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招引政策,有针对性地加以组合运用,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等服务,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完善招引体制机制保障,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联系机制,推动“双招双引”走深走实。

三要在“干”上求实效。推深做实“双招双引”,关键还要看落实、看担当。干部要干字当头,牢记自身是“双招双引”的“第一环境”和“第一推动力”,要以身作则,主动担当,勇于担当,带动形成“人人想招引、处处议招引、事事为项目”的浓厚氛围和“千军万马跑项目、千方百计抓招引”的生动局面。针对产业优势突出的,要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资源优势较好的,要注重整合、放大、盘活,系统性开展招大引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引优势、发展优势。要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共同开创全省“双招双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合肥市政协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