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坚持以“生态+”实现绿道驰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6-22 08:40:41    责编: 武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安徽要立足省情实际,抢抓历史机遇,坚持以“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全力激活绿色动能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安徽应结合实际,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上精准发力再突破。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绿色”上下功夫。绿色化升级方面,通过开展全流程清洁循环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大减量化力度,去除落后低端产业产能;提高标准加速淘汰重污染产业;严格环境准入,把好新兴产业落地关。布局优化方面,围绕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优化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强化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实施“一园一策”“一行一策”战略,构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在“减煤”上求突破。碳达峰、碳中和的背后,本质上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型。从能源消费侧看,安徽产业结构高碳特征明显,发电及工业碳排放占全省能源碳排放的86%。从能源供给侧看,“一煤独大”特征明显,受资源禀赋影响,安徽能源结构转型难度大、空间小。应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工业园区与产业聚集区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积极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确保完成“十四五”能源消费、煤炭消费控制目标。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在“转型”上再加力。以长距离公路货运为主的大宗货物运输,是安徽运输结构不优的主要问题,在大大降低运输效率、推高物流成本的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不利于减污降碳。我们要继续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等非公路运输方面再加力,针对大宗货物运输,深挖结构调整潜力,大幅降低公路货运比例,谋划推进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重大工程,想方设法解决“公转水”“公转铁”后大宗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等,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建设,构建城市绿色物流体系。

以减污降碳为主战场,大力促进绿色转型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切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此我们要严格落实“生态+”要求的双减排方案,达到投入小而效益倍增的目标。

聚焦源头减污促转型。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污染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污染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从原来以末端治理为主向末端治理和源头治理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源头治理。要把源头治理作为根本性举措,通过源头减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制定实施一批地方排放标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在水污染防治上突出抓好江河源头区和现状水质好于三类江河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在土壤污染防治上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生态保护修复上谋划实施重大工程建设。

聚焦全面降碳促转型。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两者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降碳”带动“减污”的效益十分明显。要把降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牛鼻子”,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融合,突出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协同减排、叠加增效。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开展“两高”项目清理。通过降碳优化生态环境容量配置,腾出的空间优先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落地。研究制定我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

聚焦协同增效促转型。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多头发力、多措并举。在减排目标上,实现大气污染物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协同,努力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双降。在任务举措上,协同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在管理制度上,推进排污许可制度与碳排放交易制度协同,探索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逐步纳入环境统计体系。加强温室气体监测监控监督,逐步推进全省火电行业碳排放监控系统的建设。加强政策、标准、制度创新,推动温室气体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相互促进,协同增效。

以环保产业为增长点,倾力培植绿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倾力培育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努力做大做强做优。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安徽省“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路径等。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重点工程为依托,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培育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我省新兴支柱型产业。推动设立省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助推金融资源和环保产业有效对接。建立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统计和重点企业项目对接制度。

实施政策扶持。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全面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及时了解重点企业状况和重点项目进展。有的放矢地组织政策研究,实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特色园区“点对点”精准扶持。推动出台全省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产业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加力科学研究,促进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推动产业集聚。协同推动组建省环保产业集团,加速资源整合。遴选部分工业园区,作为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的承载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皖设立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等,加快完善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促进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清单、优质企业目录,鼓励支持高品质节能环保产业品牌产品和服务,增加政府采购的力度和广度,优先支持购买本省企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强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市场监督监管,建立“正面清单+黑名单”评估机制,为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公平有序竞争营造良好氛围。(贺泽群)

(作者系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