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推进安徽共同富裕的思考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8-24 10:12:06    责编: 武静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加快推进安徽共同富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不断充实和更新。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并强调避免两极分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被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综合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要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共享发展理念,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按照新时代共同富裕要义,构建共同富裕应聚焦三个“更加”。一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着力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二是更加关注全面发展。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突破物质需求和个体层面的福利概念,逐渐扩展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广义的社会综合发展观,更加强调多元高诉求的满足。三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在发展中统筹兼顾,把分散的部分系统化,把发散的局部功能整体化,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立足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聚焦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一、探索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根据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结合安徽实际,开展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研究,推动形成横向纵向均可比的评价体系。从共同富裕综合水平、群体共同富裕、城乡共同富裕、区域共同富裕等多个维度出发,设置一套完整且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保障共同富裕评价的一致性,统筹发挥指标体系的集成作用,更高效地推动共同富裕要求在全省各领域各方面快速落实。同时,建立共同富裕工作台账,以列表清单的方式对照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梳理和跟踪分析各项指标变动,充分反映我省收入分配格局变动趋势、城乡差距重点拉大板块、区域发展薄弱项及后发承接点,明确实现共同富裕在未来的发力点。设置实现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十四五”规划,对照《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建设目标,明确我省共同富裕2025年及更长时期的目标。

第二、努力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安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全省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某些区域、某些领域上,基础较好、优势突出,可率先进行共同富裕探索。一方面,着力完善推进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推进共同富裕的方案措施,从省级层面统筹16市发展布局和谋划方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以“挂图作战”专班推进模式,形成上下统一、多部门联动、多领域协同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按照“一年抓重点、两年拓地区、三年省内全面铺开”的发展思路,支持发展好、支撑强、设施完善的地区,参照浙江标准先行探索。鼓励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尽快形成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努力打造安徽共同富裕省内样板。

第三、着力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载体功能。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中低收入人群、皖北地区等的内生动力。一是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参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两业融合。鼓励民营资本新建、改建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加快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释放政策效应。二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加快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适度放开民营企业家的涉企政策参与权,设定最低中小企业涉企政策参与率。鼓励地方干部积极挂帅十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跟进解决民营企业重大业务洽谈、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开工投产等关键问题。在项目审批、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加大民营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保护。三是创新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方式,开展商标权质押融资等活动,盘活民营企业“无形资产”。引导金融机构实行“零周期、零费用、零门槛”续贷,推行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方式,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鼓励支持更多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科创板等挂牌融资,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第四、高度关注重点领域共同富裕进程。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针对重点人群、领域和区域,需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一是关注中低收入人群的提质培优。推进户籍同城化认证和廉租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农业转移人口等的经济脆弱性,提高收入稳定性。推进职业资格与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技能与管理、技术岗位序列相互比照,进一步拓展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机会、增强收入提升潜力。二是关注转型发展较慢或困难的地区。支持淮北、淮南等资源型城市依托“煤头电尾”拓展产业链,加快发展陶铝新材料、煤基新材料等接续替代产业,加大“三重一创”资金倾斜力度,推动“工业老城”向“产业名城”转变。充分利用大别山连片地区红色资源,推动岳西、金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提升工程建设,争创全国红色旅游线路精品景点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关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的顶层设计,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科技成果共创共享等方面谋划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县乡发展的辐射带动。引导支持县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聚焦信息新网络、融合新业态、创新新平台,加快发展新基建,引导要素、产业、人口向县域集聚。李红梅 夏 璐)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