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4-26 08:08:36    责编: 武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劳动精神是关于劳动的理念认知和行为实践的集中体现,在理念认知上表现为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在行为实践上表现为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工匠精神是一种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即在职业技能上技能精湛、技艺过硬,在职业素养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职业理念上敬业守信、责任担当。

劳动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国家繁荣、民族强盛、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一是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马克思曾指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弘扬和培育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二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是最质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法论。实践表明,劳工神圣、劳动光荣、实干兴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精神标识;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刻苦耐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力量基石。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已开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创新科技等都迫切需要弘扬劳动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厚植精神底色,凝聚精神力量。三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广大劳动者要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勤奋劳动、锐意进取,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制造强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奋进力量。在实践中,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全社会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最强音。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支持和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在新时代更好建功立业。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者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二是立足岗位实际,提升素质能力。劳动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爱岗敬业、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造,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鼓励各行各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展示才智、体现劳动价值,争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三是维护合法权益,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弘扬正能量。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文化氛围,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劳动者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徐 叶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