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12-13 20:56:09    责编: 武静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制造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支撑地位,以占经济总量28%左右的比重贡献了近40%的经济增长。经过多年发展,安徽制造业总量突破1万亿元,进入制造大省行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有了很大提升,总体来看,“大”的格局基本形成,但“强”的位势仍需提升,建设制造强省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资源日益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化制造也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安徽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抓住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按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要求,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找准着力重点。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轻骑兵”。安徽规模以上中小制造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数的98.7%,制造业的市场主体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同时,面对数字化转型,很多中小企业不知从何转起,以及如何去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也在中小企业。因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把发力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分业施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

抓住关键环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繁杂,但也有着一般规律可循。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围绕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融合型技术领域,按照产业数字化的思路,以数字化改造作为基础,以数字化诊断和评估为切入点,以装备、产线、车间及网络设施、信息安全的智能改造和建设为支撑,以业务和管理数字化再造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打通各模块之间的数据,形成流程到产品、制造到管理、内部到外部的全业务数据共享、系统集成,实现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达到生产协同、市场协作和资源高效配置、产业生态优化的目标。

坚持典型引路。受限于认识、资金、人才等因素,部分中小企业普遍表现出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解决中小企业不想转和不会转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试点示范先行。应围绕重点行业和园区,将《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中的数字化水平评价依据,发挥龙头企业领航作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育推广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标杆企业,遴选一批可复制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转型的典型模式,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以点带面引领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让广大中小企业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赶有目标。

推动融合创新。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安徽工业互联网发展很快,先后建成以科大讯飞图聆和海螺云工、奇瑞海行云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30多家。未来,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促进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聚焦底层操作系统、高端芯片等领域的研发和迭代升级,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推广大中小融通创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创新融合。要建设一批行业级、园区型和行业大脑、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性平台,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用平台”,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加快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风险共担。

强化政策支持。数字化发展尤其需要适合其发展规律的良好生态。推动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加快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特征的监管规则,加强引导和支持,解决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发挥各级财政奖补资金、政府性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服务商,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数字人才实训基地,通过“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科产对接和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技术等制约,更好地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朱克春

(作者单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