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聚焦立德树人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7-22 08:03:06    责编: 武静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安徽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入选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硕一体培养的人才教育体系。历经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和思政课协同发展,在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优势和特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的领导充分强化。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统领全局谋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强化思想铸魂,建强关键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1000余场次,涌现出“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最美儿女”等先锋典型人物。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强思政综合改革示范区。学校将学院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职能部门主动协调、担当作为,学院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并顺利结项。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基层组织。学院党委统筹推进“145”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铸魂育人、建设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深度融合,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程、思政课教学创新工程、学科专业发展工程、辐射引领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形成“党建+思政”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双推进、双提高的良好局面。

“大思政课”建设特色鲜明。注重思政引领力建设,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与文化培根铸魂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一是推动以“六尺巷”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体融入思政课。将黄梅戏文化、长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百年校史”“六尺巷和解文化”等精品思政课。二是推动以“延乔烈士文化”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一体融入思政课。编写《陈延年陈乔年革命事迹与精神》《岳西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吴振鹏烈士大学生读本》等地域思政课教学读本;打造《重走长征路》《信念》等艺术思政课,其中《王步文》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三是推动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体融入思政课。与邓稼先故居、叶笃正气象科普馆等单位签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开展邓稼先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编著《邓稼先科学家精神》等思政读本,并举行“科学家精神”主题学习活动等。

科学研究成果突出。加强有组织科研,努力发挥科研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政课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科学研究积极响应现实需求。学院将科学研究与省域思政工作总体布局融会贯通,形成“领导点题—部门出题—专家研题—中心做题”的工作机制,56篇成果被省领导批示或被省级主管部门采纳。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支撑思政课创新发展。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规划基金及专项基金项目16项、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50余项、安徽省教育厅项目100余项;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等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十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求是》《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出版著作90余部,创新成果《“3310”育人体系下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园丁卓越化培养模式》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依托科研成果积极推动思政课创新,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多项。

人才培养亮点纷呈。近年来,突出“理想·本领·使命”三大育人内核,聚焦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生活社区、社会课堂、网络社区等五大关键区域,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行为塑造·评价反馈”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并实施了“学·讲·行”三位一体的学生自我教育模式,人才培养亮点纷呈。一是学生政治素质持续提高。3个学生社团荣获全省高校“活力社团”TOP100榜;1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名学生党员荣获“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1名学生入选2024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二是学生专业素养稳步提升。组织开展举办“延乔读书会”“龙山阅甫读书会”等学生校园文化活动100余项;近三年,学生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0余人次,其中,1项学生团队作品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国家金奖。三是学生职业能力不断发展。近三年,学生积极参加教育硕士教学基本功大赛、“华文杯”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和荣誉40余项,学院连续两年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