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为减少流域内源污染负荷 合肥将编制巢湖流域底泥清淤实施方案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2-11-15 10:14:53    责编: 徐文娟

安徽商报讯  到2025年,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得到基本保障,地表水国控断面稳定达标,水质优良率提高至85%。日前,记者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该市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巢湖流域建设成湖泊型流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样板,打造合肥“最好名片”,到2035年,“美丽新合肥”基本建成。

编制巢湖流域底泥清淤方案

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开展湿地建设与保护,加强巢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根据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到2025年,巢湖鱼类结构优化且生物量增加大于10%,重现土著鱼类银鲴及水生植物轮叶黑藻。

根据计划,合肥市将在环巢湖发展绿色高质农业,一级保护区内,推进“优质稻+绿肥”种植模式和稻菜、果菜轮作模式,建设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发展绿色生产面积12万亩以上,推广间种、套种、轮作等25万亩以上。

为减少流域内源污染负荷,合肥市将编制巢湖流域底泥清淤实施方案,开展环湖河流河口、巢湖重点水域底泥清淤。并开展巢湖流域控磷专项行动,探索应用鱼类控藻技术,实施蓝藻资源化利用。

建成入河排污口监测网络

合肥市将推进流域点源污染防治,强化城乡污水治理,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污水处理能力达340万吨/日,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新建城市雨污管网1500公里,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雨水、污水管网,实施雨季溢流点“一点一策”综合整治。

到2025年,该市基本完成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及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基本建立城市污水管网定期检测制度。

为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合肥市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建立“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体系,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巢湖一、二级支流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五项主要任务,到2025年,完成入河排污口监测网络建设。

合肥市还将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工业集聚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排放。还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5年底巢湖一级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79%。

2025年巢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合肥市将建设以巢湖为中心的连通水系廊道、江淮运河廊道、铁路绿色廊道、高速绿色廊道、城市快速路绿色廊道,串联全市生态网络。

以南淝河、江淮运河、十五里河、淮南铁路—板桥河4条一级生态廊道建设为骨架,以店埠河、京台高速、合安高铁等10条二级廊道建设为重要构成,保育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环巢湖十大湿地、紫蓬山3大生态绿楔,划分城市组团,避免城市建设过度蔓延。

“2023年前基本完成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将巢湖流域建设成湖泊型流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样板,打造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到2025年,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得到基本保障,地表水国控断面稳定达标,水质优良率从2020年的73.3%提高至85%,消除县(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演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画卷。

李孝林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