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合肥
合肥191所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
来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2018-12-25 10:01:16 责编: 徐文娟

从清末的合肥“兴办新学”,到由书院递嬗蜕变而来的全市仅一所的“中学堂”,再到如今两千多所各级各类学校的“百花齐放”;从曾经的“好上学”到如今的“上好学”,40年波澜壮阔中的合肥教育,同样也一直在“改革”二字上不断尝试、勇于奋进。

【基础教育】走过40年波澜壮阔,合肥教育迈上新台阶

基础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根据合肥市教育局提供的一组数据:1986年,合肥市城乡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城区为97.3%、郊区为70%、三县为50%。

“但当时的学校规模较小,办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颁行,为了有计划、分阶段、按质按量实施义务教育,1987年12月《合肥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规划》正式发布,随后,在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体制下,政府增加投入、群众集资办学、社会捐资兴教、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

到1989年,合肥市区学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99.8%,其他各项指标均在99%以上,肥东、肥西县普及初等教育通过了省级验收。此外,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市区提高到98.8%;三县上升到70%左右。

到1998年,合肥市区有幼儿园125所、小学240所、初中47所、普通高中32所,职业高中49所、中等师范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校总数达496所,在校生总额达到22.25万人,约占市区总人口的20%。“再加上地方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地方中专学校、中等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和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初步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互配合,规模、层次、结构较为协调的教育格局。”

如今,合肥教育又走过20年的改革岁月,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均迈上“新台阶”。合肥市教育局介绍,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04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54所、中等职业学校54所、普通高中108所、初中245所、小学542所、幼儿园994所、特教学校6所、国防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87.3万人,教职工12.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9万人。

【改革举措】大力扩建普惠园、公建民营幼儿园缓解“入园难”“入园贵”

在《合肥教育年鉴》中,记录着合肥市在学前教育上的一段数据:1992年,幼儿入园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得到提高,评定出首批6所市级一类幼儿园,起到了示范效应。

如今,随着“二孩时代”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家长将焦点关注在学前教育上,然而,他们也欣喜发现——“家门口”的普惠园越来越多。从2011年开始,合肥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让更多适龄幼儿低价读上高质幼儿园。据合肥市教育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幼儿园930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幼儿园)71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76.3%;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17所,实现了农村“一镇一园”全覆盖。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近年来,合肥市突出学前教育的普惠公益发展,建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涉及国有资产园舍及设施的幼儿园管理,通过改革民办幼儿园投入机制鼓励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新建立“公建民营”零租金办园模式。

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在园幼儿普惠率达到85%,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幼儿园明厨亮灶信息化工程,强化幼儿园过程监管。

午餐工程“全覆盖”让学生在校吃上“热乎饭”

早在2015年,针对合肥市多数中小学没有食堂,家长没时间接送孩子的情况,合肥市各县区就已经在试行中小学生午餐服务工程,有部分学校开始提供午餐服务。土豆排骨、毛豆烧仔鸡、干锅有机花菜、肉末豆腐羹……2016年秋季开学,合肥市南门小学桐城路校区的第一周的菜谱搭配营养又健康。

“整个南门小学共有学生2500多人,今天约有780余人选择在校吃午餐。”南门小学校长费广海介绍,每周三,学校还会到学生中做“民意调查”,制定出下一周受欢迎的菜谱,变着花样的同时实现营养均衡。

通过“学校食堂+午餐配送”两种配餐方式,从2017年秋季开学,合肥市中小学午餐工程基本实现了在城区中小学的全覆盖。一些新建学校全部要求配建食堂,城区的老校由于场地、人员不足如果不具备建食堂的标准,也都通过区里统一招标配送。

合肥市率先试点的午餐工程,不仅让学生在校就能吃上“热乎饭”,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启动了“明厨亮灶”工程。通过摄像头监控校园午餐的制作全过程,同时,我省还计划制定学校午餐管理办法,引入准入与退出机制。并计划落实中小学校长陪餐制,及时公开就餐人数和带量食谱等相关信息,并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定期对饭菜价格和质量进行评估。

全市191所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广

名校的教师授课、教学资源能不能辐射更广?近年来,合肥市率先在“集团化办学”上开始有益探索。从2016年开始,师范附小四所分校组建成“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四十六中及其南区分校组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教育集团”,让“走校上课”成为打破学校壁垒的全新教学模式,由此也拉开了合肥市集团化办学的序幕。

随后,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名校弱校捆绑、学区联盟、名校集团化等办学方式,逐步提升新建和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市191所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占义务教育学校的24.26%。这种集团化办学采取的是“一所龙头学校带多所新建学校”的“1+X”联合模式,集团内各学校打破学校界限,可以共享龙头学校的课程、师资、管理、文化等优质资源,从而使各新建学校共同进步、快速发展。

【合肥教育改革大事记】

1979年12月:

合肥师专151名首届大专毕业生在九日分赴合肥一中、四十五中、四十六中、四十七中等校,进行教学实习。合肥师专是合肥市自办的第一所大专学校,这届毕业生是1977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后,经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入学,两年间分别完成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的预定学习任务。

1983年秋:

合肥市区小学从1983年秋起已改为六年制,动员了部分在高中和初中任教的教师分别回到初中、小学,充实了初中和小学的骨干力量。

1984年9月:

被誉为“中国科技城”的合肥高等教育事业发达,当年,全市25所高等院校中有四万多人在校读书,包括来自外地的学生在内,全市平均每15个人中有1个大学生。

1985年10月:

合肥联合大学扩大招收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专科生五百四十一名。

1987年9月:

合肥市第一所实行中小学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正式成立并开学。这所实验学校与省重点中学合肥一中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充分开发中等和中等偏上智力儿童的潜力,首批招收的一年级新生共36人。


    相关新闻
科大少年班毕业生荣登《自然》年度科学人物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