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合肥
“错峰上班”、电梯限制人数……复工后防疫安全如何保证?合肥写字楼各有招数
来源: 安徽商报 2020-03-04 09:07:13 责编: 刘东伟

“我们公司在写字楼里,每天早晨要排队才能进入大楼,很多人排队间隔不到1.5米,感觉风险很大!”3月2日,在合肥市政务区龙图路一写字楼上班的王先生向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反映。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合肥不少写字楼内的企业已经复工。为了安全,他们每个人上班前需要测量体温,但却因为效率的问题,不能够迅速检测离开,导致写字楼前排起了“长龙”。

写字楼前排起“长龙”

王先生的公司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置地大厦的写字楼内,公司复工没两天。但因楼内复工的公司多,每天上班前排队测温进入大楼的时间不短。3月2日8:50,王先生赶到公司楼下时,发现自己排在了“龙尾”。王先生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他排队到进入写字楼,至少花了20分钟。

虽然排队测温可以理解,但有些人排队时不严格按照规定保持距离让人担心。“防疫部门的规定要求人与人要间隔1米以上。”但王先生发现,排队的上班族大多是后面的人“紧挨”着前面的人。在他看来,这样的排队存在一定的风险。“大厦管理部门应该加快我们进楼的速度,减少排队现象!”王先生说。

3日上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赶到这里时,不少上班族陆续赶到。记者发现,员工进入楼内需要测量体温,有的人还需登记身份信息,扫码下载安康码……这些都“拖延”了员工步入大厦的时间,增加了排队等待的风险。

队伍中有人“交头接耳”

除了王先生所在的写字楼,随着复工单位的增多,在省城政务区,写字楼前排队上班的情况也不鲜见。3月3日上午,位于南二环边上的新城国际写字楼前,也有不少上班族排队等待进入公司大楼。安徽商报记者注意到,负责该写字楼管理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在入口处摆放了一张登记台,每个进入写字楼的人员都要先测量体温,再进行身份信息登记,然后才能进入写字楼。其间,虽有两名员工同时测量体温,但仍不能让前来上班的人员迅速进入大厦内。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队伍中有不少人并没有按照规定“彼此间隔1米以上。”还有的同事见面后交头接耳聊起了天。“虽然最近省内的疫情风险降低了很多,但若经常这样排队,容易导致风险增加。”多位上班族希望管理部门能改进方法,减少他们排队等待的时间。

物业:测温和电梯限量拖慢速度

当天下午,针对写字楼前排队上班的情况,置地大厦的物业工作人员说,他们这的确有排队上班的情况,因为3月2日正逢周一,复工的单位比较多,所以队伍排的就长了些。

据悉,目前该写字楼有数百人复工上班。按照规定,员工进入大厦须严格进行体温检测。虽然他们的体温检测“升级”成红外线设备,但还是需要“几秒钟”。此外为防止在电梯的密闭空间拥挤,每台电梯一次只能乘坐4人,这都造成了大家上班的通行速度,导致排起长队。

而新城国际的一名保安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他们目前还没有红外线测体温设备,必须要人工拿体温表一个个测量。记者了解到,为保持排队间距,防止发生交叉传染,物业特意设立了两条排队通道,并有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而置地大厦的物业工作人员则表示,每天都会有工作人员巡视,确保队伍的间距。

不过,对于能否加快上班族进入大楼时间,两家物业的工作人员都表示,目前尚无更好的办法。毕竟相比排队,测量体温更重要。

多地写字楼实行错峰上班

其实并非只有合肥,全国其他地方写字楼内的企业,也有排队上班的现象。有些地方为此作出了相关规定;而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错峰上班”。

2月9日,上海市鼓励写字楼内企业错峰上班。当地要求,各园区、楼宇等管理主体应结合实际,按照“少接触,少聚集”原则,抓紧研究制定鼓励入驻企业单位错峰上下班的具体工作方案。倡导分区域、分楼层、分单位、分部门错开通勤时间。没有全新风运行方式或不能确保房间独立通风的,一般不开中央空调,尽可能改善办公区域的通风条件。

广州同样如此。2月21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写字楼和产业园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所有进入写字楼和产业园区人员一律戴口罩、建议企业错峰上下班、建议企业采用视频会议、远程协同的办公模式等要求。

记者在走访中就发现,合肥市已有写字楼实行错峰上班。例如,位于合肥市潜山路琥珀五环城的一处写字楼内企业,复工时经过物业管理部门协调后,实行错峰上班。该写字楼内的企业单位上班时间,从早晨7:30一直延续到9:30,有效减少了企业排队现象。

实习生 余磊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陶伟/文 刘职伟/摄

    相关新闻
合肥房产邮政两部门已发专门通知:出示“安康码” 可进小区送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