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合肥
合肥“季度报”
来源: 合肥晚报 2022-05-07 10:39:43 责编: 徐文娟

这个春天,疫情反扑,带来“倒春寒”。

初夏时节,合肥却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份“季度报”——

一方面,城市总体疫情风险可控,五一期间,防控状态已由“4·18疫情”后的应急化处置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状态。

另一方面,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521.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在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中与宁波并列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增速在全国24个万亿城市中与杭州并列第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这份“季度报”,是你追我赶,是化危为机,更是一个个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去“拼”的“ji”故事。

一场场及(ji)时雨

寒潮未至,温暖先达。

一个个市场主体,连接着经济命脉与城乡循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就业,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倾听市场主体的声音,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解决市场主体的问题,让政府治理、服务与市场主体的需求紧密衔接,才能真正让政策的“篝火”燃起来,让市场主体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虎年伊始,合肥便着力点燃了一把把政策“篝火”,温暖市场主体的同时加速助力“开门稳”“全年红”。

有的放矢“3个加大”、 真金白银“5个鼓励”、 创新服务“1个完善”……年初九发布的“稳企增效九条”被业界称为合肥“新年第一招”。

3月以来,合肥持续发力、不断细化、精准推进,让政策这把“篝火”越烧越旺,让企业随时可从一场场“及时雨”中汲取生长养分——

印发支持批零住餐旅游企业稳定发展政策,全力以赴保企业、稳就业、惠民生,积极支持批零住餐及旅游企业渡过难关;

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物流运输行业纾困政策,对运输生产物资驾驶员、货运企业、入境非冷链货物航班和“陆改水”企业进行补贴;

成立稳发展工作专班, 16家市直部门分管负责人担任专班成员;

制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开通为企服务热线、为企服务平台为企打造诉求“闭环处理机制”;

加快兑现产业政策扶持资金,为企业送来一颗“定心丸”;

…………

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和时候。

为企服务全力以赴,合肥正逐项落实落细。

坚决不撒“胡椒面”,备足“政策工具箱”,一项项“补、奖、免、帮”细则如同“雪中送炭”、“雨中打伞”,助企惠企稳企。

数据显示,一季度,合肥兑现市本级惠企资金54.1亿元,增长3.3倍,惠及企业超1.4万户次;办理留抵退税增长61%;返还企业事业保险费惠及655户企业46万人;信易贷规模超600亿元,为2.6万家企业授信10.4万笔;“政信贷”产品为1795户企业放款51.4亿元。

一次次急(ji)速跑

拼尽全力的防疫,不仅是为生命安全筑起堡垒,更是为经济发展腾出赛道!

战疫的速度,对“稳住”如常的生活、生产,至关重要。

疫情影响下的“营商环境”,对发展安全的要求更高,疫情要防得住,经济也要稳得住。

合肥“背着沙袋也要百米冲刺”,与时间比赛,与病毒赛跑,一次次拼尽全力急速奔跑,努力为市场主体营造最好、最安全的发展环境。

犹如“每日问诊”,市疫防工作视频会商会已召开43次,以问题为导向,反复复盘,兵棋推演,力求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市疫防指挥部截止到目前已发布通告31期,部署具体措施100余条,始终以“放心不下”之心,以举措之变,应对病毒之变!

抓疫防“斤斤计较”。

在“外防输入”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高速道口,合肥“防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重视,不能忽视”;在隔离点、医院、学校、企业等人员集聚场所防控,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做到安不忘危,警钟长鸣。

抓疫防也有“科里科气”。

空气成像、智能门磁、无人车……作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自主研发的一批批“科技防疫军”,火速出征一线。

抓疫防更有一股子没日没夜的“拼”劲。

备受全城上下揪心的“4·18”疫情发生后,合肥用一周不到的时间切断了传播途径控制了传染源,又用一周时间筛查社会面传播风险,实现了以快制快、速战速决。

对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闪失,容不得半点迟疑,讲不得半句空话。

5月2日,合肥转入常态化防控,但“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态度不变,依然每天归零心态再坚持、咬紧牙关再落实,每日会商研判,每日调度部署。

一声声集(ji)结号

打赢疫情歼灭战,打好发展主动仗。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

无论是在之前的应急化处置状态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合肥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经济发展的关注。

要忙中有序!

要难中求成!

要危中寻机!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3个工作专班,建筑、文旅、物资保障和进出口物品、抓经济发展……各专班各司其职,市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市直各有关单位为成员,提级管理、扁平化运行。

对在建和已建项目,主动上门跟踪服务,推动新企业早日投产、量产、达产,老企业持续做稳做大做强。

全市统筹,聚焦重点产业链,创造性地开展“三上”活动——招引“链上”企业,进行“云上”洽谈,用好“晚上”时间,诚邀各类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创新性企业及其总部和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合肥城”,成为“合伙人”。

围绕微服务“招工用工”和“毕业就业”,统筹精心组织开展“两诚活动”——诚邀外地大学生来肥就业,诚请在肥大学生留肥就业,让招工用工和毕业就业无缝对接。

化危为机,危中寻机。

这一次,在疫情影响的“倒春寒”中,合肥的招商依然喜报频传——

1月,赛微电子与合肥高新区签署协议,总投资50亿元拟建设12英寸 MEMS产线;

2月,中科星图4家子公司签约入驻,欲在肥逐步打造完备的数字地球产业生态;

今年春天,合肥在原产业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16条重点产业链……

这背后,是城市执政者对产业布局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也是为发展新兴产业而吹响的一次次集结号。

是共同成长,更是相互成就!

不断壮大的“合伙人”正与城市同行,为未来注入发展的底气和动力。

一季度,合肥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19户、净增223户,为5年来新高。

全市16个重点产业链共纳统规上工业企业1401家,共计实现产值1520.19亿元,同比增长12.32%。

一幕幕记(ji)心上

行处不孤、万千后盾。

在合肥这一轮的战疫之中,“温暖防疫”成为极具特色的“合肥战法”。

城市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两者之间有着“把你记心上,也被你记心上”的情感牵挂。

在市商务局办公室的墙上,一封感谢信令人动容。

写信的是本土企业京东方,“从日本、韩国货物直飞合肥新桥机场航班增加运力,对京东方在肥企业正常有序生产起到关键支持作用,我们表示由衷感谢。”

突发的疫情导致部分关键供应链上游配套企业停工停产,企业日常生产运营面临危机。为此,合肥积极对接新桥机场和航空货运航线运营方,推动国际全货机航线加密运行之余还开通新航线,保障重点企业原材料进口。

一封信,连接起无数企业与这座城市一起共同奋斗的日夜。

而一个个来自国内各地大货车司机的真心点赞,不仅勾勒出合肥疫防最“温暖”的一幕,也为这座城市的物资供应畅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防一段时间以来,上路的货车司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当他们进入安徽合肥境内后,感受到的却是别样的风景。这里有着同样严格的防控措施,但司乘人员感受到更多的是人性的温暖,化解司乘人员一个个难题。

前不久,在肥企业大众安徽将一批防疫物资送抵高速道口,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捧去一份温暖。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捐赠”,背后依然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原来,大众安徽MEB项目正处于建设收尾阶段,大量设备、零部件需从省外购入。3月份以来,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按照合肥防疫要求,货车进城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相关部门成立专班,积极助企对接解决零部件物流运输的问题。一线防疫人员24小时道口执勤,保障零部件顺利抵达项目现场。”经过讨论后,大众安徽决定用这种方式来感谢这座城市的付出。“作为城市一分子,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也想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温暖。”

截至4月28日,市稳发展工作专班已累计梳理问题208件,解决116件、发函58件,协调帮助京东方、长鑫存储、晶合、蔚来、比亚迪等企业办理上海市通行证102张。

一幕幕“双向奔赴”的故事彰显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温暖!而这种温暖,也将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同心,这是合力,终将支撑所有的人冲出迷雾,走向光明!

起步决定全程,开局关系全局。

合肥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继续巩固,“进”的势能持续增强。为“双过半”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变局叠加疫情,风险挑战仍严峻。

为了万家灯火,为了企业丛林,这座城市已锚定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再难再险也要一往无前”的决心。

即便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也要在坚持中完善,在担当中尽责。此刻,雨过天青云破处,看合肥如何“这般颜色做将来”!

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相关新闻
合肥最新通报!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