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用“夜文化”点亮“夜经济”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9-06-03 14:59:34 责编: 武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国的夜间经济古已有之,如今在消费升级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夜间经济大大拓展着传统消费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的走红、诚品书店里24小时不间断的阅读人群、西安“大唐不夜城”吸引来的大量游客,这些夜间经济正培育出一个个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5月31日人民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热的“夜经济”才刚刚开始。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各项活动,令夜间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夜经济”风生水起、日渐火爆,显示出国民“夜生活”需求越发丰富、多元。但正如相关报道指出,相较于消费者的旺盛需求,“夜经济”发展还存在优质供给不足、城市配套不够及同质化倾向等短板。告别粗放、单调的传统“夜市”状态,打造富有特色、个性的“夜文化”,或是进一步点燃“夜消费”热情、激活“夜经济”发展动能的破题路径。

“夜生活”固然免不了“吃喝玩乐”,但热衷“夜消费”的背后,既有弥补白天时间、精力、机会欠缺的“夜社交”诉求,也有追求更高品质的“夜享受”动力,因此,“夜文化”是“夜经济”的燃点,更是“夜生活”的火花。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等之所以倍受热捧,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自带文化元素;南京借道“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发展夜间旅游、广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间餐饮等表现不俗,同样得益于文化磁性。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旅游热门目的地云南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噪音扰民治理力度,做出了白天不得放音乐、晚上不得弹唱等严格规定,游客吐槽没了音乐还去酒吧干嘛,业主抱怨生意每况愈下,表面看是“夜治理”与“夜消费”或“夜经济”的矛盾,也有必要予以破解求得关联利益平衡,但从侧面说明文化对于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何其重要。个别城市下了不少力气刺激“夜经济”市场却反应平平,文化元素不彰或是重要原因。

“夜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各地也都意识到潜藏的巨大商机。发展“夜经济”是对传统“夜市”的转型升级,不能止于简单的“夜消费”场所建设与提供,也不能照抄照搬别人模式搞千城一面,而应善于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着力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时尚和文化元素的融合提升消费体验,用富有个性特色的“夜文化”点亮“夜经济”,激发市民“夜消费”的热情,这无疑也是消费升级对城市管理、经营、发展智慧与能力的考验。(作者 范子军)

    相关新闻
徽评:用正确的“高考观”引领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