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急救知识入中小学考试,该如何落地?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9-07-17 15:03:08 责编: 武静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7月15日中国新闻网)

现实中,猝死、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这样的新闻不止一次见诸报端。一旦遇到需要急救的患者,假若在现场的我们,又有多少急救知识呢?毕竟“想救人”和“会救人”还是两码事。事实上,由于许多人缺乏现场急救知识,导致一部分原本可以存活的生命离世,令人备感惋惜。

数据显示:由于缺乏急救技能,加上急救器械配备不足、施救者害怕承担法律风险等原因,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而且,近70%的急救事件都发生在家庭之中,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会急救知识,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为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可见这项看似可有无可的基本急救知识,是多么重要、多名宝贵的一项技能啊!

不能否认,抢救不成功的很大因素还是现场参与者的急救技能普及率太低。据统计,我国的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个位数。即使考驾照等要求有一定的急救知识,然而现实中也仅仅是具备“知识”而已,离“会操作”仍有很大差距。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却不敢救、不会救,以至于眼看着“黄金”抢救时机一秒一秒地流失吗,令人痛心。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本,国民从小就被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卫生和急救知识,包括包扎处置、人工呼吸等基本急救手段,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希望我们也迅速补上这一课,从课堂教学开始,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及生命安全教育,普及基本的急救知识,从而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目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急救知识等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笔者认为这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但是这一政策如何落地?据新华社报道,杭州就已经着手提升师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该市规定:初中和高一学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分别不少于10课时和6课时。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红十字会将在每学年结束前对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因此,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做好统筹协调,从人、财、物等方面做好保障,建立完整的、面向中小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的急救知识教育培训与考核体系。其次,要全面系统地编写应急教育教材,制订一整套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中小学急救知识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是重中之重;再次,定期组织全域范围内的急救演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从学校开始普及应急知识教育,大力普及生命安全教育,让知识守护生命,为更多学校教师和孩子补上这一堂“必修课”,让急救知识变为公众最常见的基本技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亲人和他人生命,造福社会。(作者 李双虎)

    相关新闻
徽评:防止城市内涝要下好“三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