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儿歌"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实不足取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9-09-09 10:20:28 责编: 武静

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那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成了“一元钱”是与时俱进;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9月9日扬子晚报)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警察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相信很多”70后”、”80”后都传唱过这首歌曲。短短几句歌词,十分传神地描写了儿童拾金不昧的场景,这种高尚时代精神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把“一分钱”改成“一元钱”,据说是考虑到物价上涨的现实,很多“10后”、“00后”甚至“90后”根本就没有见过一分钱,修改后则更贴近时代、贴近实际。但此种说法甫一出,立刻遭到网友质疑。有的网友认为,这首歌曲传扬的是拾金不昧的德性,经典永传播,不需要改编;也有人挖苦,今后是不是需要改成“捡到一张二维码”?甚至有人痛斥:那得赶紧把有些小说也改了,“三国演义也该改了,因为常山郡没有了,得改成石家庄赵子龙了!”

窃以为,传统经典文化确需创新性继承,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修改、篡改。儿歌“一分钱”是时代的印记,一分钱的面额也是时代的产物,必须放在时代背景下加以理解和传承。不可否认,当下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文艺作品被经多种形式改编后,焕发了青春,也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使其重新被公众认知和认可。但与此同时,戏谑、调侃甚至胡编乱造,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忽略时代背景,凭某种变化就随意改编经典的想法,实际上已经与赋予经典新生命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仅仅是人们都知道或喜欢,而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所在。比如我们的国歌中的经典:“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曾有人建议修改,以符合时代背景,结果遭到激烈地反对。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

而且,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不得歪曲、恶搞、丑化,擅自截取拼接经典文艺作品。每一部文学和文艺作品创作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想要表达的思想价值。因此,不严肃的改编,毫无疑问将会影响经典的传承。而为了追求某种利益而擅自篡改经典,则就是一种糟蹋乃至罪孽了,在这样的歪曲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又怎能对自己的文化心怀虔敬与挚爱?(作者 文正)

    相关新闻
徽评:净化住房租赁市场需做好"加减乘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