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隐形资助”呵护受助生自尊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9-10-06 19:31:57 责编: 武静

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安徽省在“智慧资助”试点工作中,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实现部门数据对接与信息数据共享,辅助学校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将所有本科阶段高校全部纳入试点范畴。(10月6日新华网)

近些年来,关于贫困生的资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相较于过去的自带证明的“自证法”、上台诉苦的“比惨法”还是同学评议的“投票法”,都在资助学生的同时,在学生隐私和自尊心保护上留下了尴尬的一笔。而且,各地媒体还不时曝出“贫困生造假”的问题。如何让有限的资助资源“用在刀刃上”,做到“精准助困”?可以说安徽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有望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贫困生”是任何大学生都不愿意被贴上的“标签”,重视这一群体的尊严与隐私显得尤为重要。其实,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倡“资助育人”与“精准资助”的理念,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在准备隐形资助的项目。隐形资助一方面要实现资金的精准发放,另一方也保护了学生的尊严与隐私。 这背后,是人性化育人理念的延伸,是一种观念的倡导,也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内涵。

当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用在贫困生的初始评选上,更可以使用在动态监管上。对于已经获得贫困资助的学生,校方可以就其餐费、手机话费和日常校园消费等行为进行大数据搜集,以作为其是否继续享受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的前提。校方对于消费明显过高的贫困生资格可以降级或取消,这种“摘帽行动”其实也是对资助政策公平性的一种保护。

当然,大数据技术在帮助高校遴选贫困学生中的使用仍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收集和使用贫困生信息必须确保其隐私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不被泄露、不被利用;二是要科学、动态地使用大数据,以更加人性化地关怀贫困生群体;三是对于通过造假等手段获得贫困资助的个别学生应及时给与警示、取消资格,对于特别严重的欺骗行为应予以惩戒,并记录在档。

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实现部门数据对接与信息数据共享,在安徽省及全国一些高校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希望这一经验能推广开来,让更多的贫困学子能更有尊严且更公平地享受这份关怀。(作者 文正)

    相关新闻
徽评:彰显法律威严,为“抬头疗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