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求稳定只是缓冲,不必苛求毕业生去“闯”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9-10-21 10:40:06 责编: 武静

10月19日在合肥学院举办的第七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会上,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就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招聘展台前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过前些年。求“稳”已经超过“求高薪”,成为应届毕业生们挑选“东家”时的首选条件。(10月19日安徽网)

不可否认,“求稳定、求高薪”几乎是毕业生的整体心态。相比中小企业机构不健全,上升空间较小,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不会单纯追求高薪水、高待遇,而是更加关注知名企业的稳定性以及企业文化等其他因素。公务员的“独木桥”永远有人愿意去挤,而一些品牌知名度高、稍有历史沉淀的企业,更加成为毕业生们的招聘会上的首选。

在事业的成长阶段,30岁之前“挣”的,就是“30岁之后挣钱的资本”。冷静分析其求职需求,其实不难发现,毕业生们并非一味求大(企业)求全(高薪、稳定),而是在不断寻找最符合自己就业的那个“性价比”。比如前些年大热的跨国公司,其校园招聘也是火爆地不行,经过这些年的沉淀,高薪伴生而来的裁员风险,使得毕业生对跨国企业失去了安全感。与此同时,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近些年来招聘量又有增无减,也坚定了毕业生们对国有企业的信心。

当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舆论场上并不乏认为当下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要求过高”的声音,这也的确反映了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毕业生就业整体的浮躁心理。而目前毕业生就业“求稳”的心态,则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于“这一届学生不敢去闯了”的成见。

其实,并非毕业生不敢去“闯”了,而是其就业更加理性了。与中小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知名品牌企业更有利于个人就业的长期发展。相较而言,国有大型企业、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都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及人才晋升通道。毕业生们看重的是“品牌实力”所带来的个人发展的附加价值。况且,与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平台竞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闯”呢?

不必苛求毕业生们的第一次选择,更不必苛求毕业生去“闯”的勇气。人才市场是开放的市场,人才与用人单位理应双向选择,每个人都有提出符合自身求职期望的权利,或许会满足,或许会碰壁。相信现实的社会和市场,终将磨去年轻人身上不切实际的棱角,让他们走向成熟。而如果在求职开始之前,就要求大学生自折羽翼,自我约束,并非企业之道,更非市场之道。(作者 李伟)

    相关新闻
徽评:“智能”腾飞,须飞越“恐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