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从娃娃抓起”并非都要“进校园”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9-12-10 15:19:05 责编: 武静

人大代表们提出的“关于减轻学校负担、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干扰的建议”,省教育厅表示,要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对确需开展“进校园”活动的,要提高活动质量,减少干扰影响。杜绝不合理的社会性事务,建立各类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备案制度。(12月10日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据2014年8月22日新民晚报报道,1984年2月16日,正值元宵节。邓小平同志来到上海中福会少年宫观看少年儿童做计算机操作,看到孩子们娴熟的操作,小平同志十分高兴,说道“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但由于小平同志的四川口音,在场的媒体记者后来将其报道成“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好在“做起”、“抓起”虽然语义不同,在就普及计算机这项工作来说,差别不大。所以也未见媒体更正,直到30年后才有当时在场的领队老师披露了这个秘密。

不过,小平同志的这句名言像长了翅膀,迅速“普及”开来,为我国计算机普及和计算机人才培养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套用小平同志这句“语录”,各种“从娃娃抓起”也热闹至今。很多部门的工作都喜欢来一句“从娃娃抓起”。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禁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甚至股票交易也要从娃娃抓起。一些商家也打着各种旗号从娃娃抓起。于是,各种“进校园”作报告、开讲座、办展览等活动,邀请中小学师生到校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虽然中小学生也应适当接触社会,参加一定量的社会实践,但作为基础教育毕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保证足够的学时。同时,社会活动也必须符合各个年龄层级的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笼统地不分年龄层次地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听讲座听报告,并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只会侵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何况“从娃娃抓起”的各种社会教育,并非都要“进校园”“进课堂”,大多数内容可以融汇进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或在队日活动、游戏活动中完成,有些则应由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完成。

之所以有那么多部门热衷于“进校园”,以至于引起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集中回复”,关键的一点是这些部门往往是从完成任务的角度,从部门工作的角度来考虑的。“进校园”了,“从娃娃抓起”了,年终总结就有材料了,就算做了基础工作了。至于学校教育的规律,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往往就忽略不计了。

由此而论,要减少对学校教学的干扰,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范还不够,还应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安静的学习环境。(作者 云彬)

    相关新闻
徽评:能否止住电动车乱象,上牌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