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严管电动车上路还须“惩教结合”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0-06-16 09:17:58 责编: 武静

为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安徽多地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上牌。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能否破解电动自行车乱象?(6月15日安徽日报) 

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上,最关键一环是电动车使用者,应该将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安全教育管理放在首位,提高驾驶员素质,使其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电动车交通违法乱象丛生,多与驾驶人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足有很大关系。要让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从“无序”变为“有序”,还需切实增强相关意识。

电动车治理考验公众的素质。交警部门总结了电动车出行的一些问题,如速度快,大多数电动车严重超标,有的车辆速度达到每小时100公里,速度越快,危险系数越高;刹车不灵,甚至很多电动车没有前刹,遇到紧急情况车辆无法及时停下;载人载货,很多电动车成为运货、非法拉客的主要交通工具;交通违法普遍,电动车闯红灯、逆行、走机动车道随处可见;发生交通事故,电动车驾驶员依仗车辆无牌,肇事逃逸行为明显增多;车辆无保险,发生严重事故伤害,事故当事人无力赔偿,受害人无钱医治。  

于是,一些地方就开始一刀切地禁止超标电动车上路,由此引发民怨。可以说,当下各地的电动自行车限期上牌,比禁行更有民本情怀。首先,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目录、登记、上牌、办证等综合管理,提高电动自行车上路门槛。同时,实行“限行”“限速”管理。特别是限速,应成为遏制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利器。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出厂时,本来设计安装了限速线的,但商家受利益驱动拔掉了限速线,这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因此,要治理电动自行车超速行为,最重要的是把住源头,比如,对电动自行车实行限速设计,取代限速线等。此外,要让限速与普法同行,有关部门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向市民宣传安全驾乘电动车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电动车上牌也考验政府智慧。电动车问题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属于“痼疾”。怎样做到既能规范电动车使用,又能合理合法保障近百万人的权益,确实考验政府的治理智慧。政府对电动车新一轮的治理,也是一件城市公共管理的大事,要把这件大事办好办实,并照顾到公众的权益,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就不能仅仅从着眼于管制的角度,而更要突显和加强公共服务的色彩与机能。如此,方便出行与道路管理两方面的需求才有望同时满足。

总体而言,电动车上牌管理仅是治理电动车交通违法乱象的第一步,要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应建立生产、销售、使用、监管等多层面全链条的长效管理机制。(作者 一鸣)

    相关新闻
徽评: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江淮大地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