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 一以贯之 脱贫攻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0-08-14 10:20:50 责编: 武静

脱贫攻坚决战,气势如虹。然而,据《半月谈》杂志记者调查,有干部反映,在脱贫验收压力下,由于迎检资料有新增、有重报,扶贫干部不得不没日没夜填写资料和表格,导致其扶贫工作上精力分散、投入度下降。这也表明,个别地方为迎检,材料扶贫又有所抬头,“填表式”帮扶、“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的“痕迹主义”有所滋长。如果一切为了迎检,让扶贫干部昼夜补资料、填表格,最终会影响到脱贫攻坚大局及脱贫攻坚决战成效。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国贫困县减至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尽管我们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剩下的4个多月每一天都是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分秒必争。

提高“前进”速度,绷紧思想之弦,警惕过关心态。当前,随着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国家脱贫验收,脱贫攻坚战已胜利在望。“两不愁”虽已解决,但“三保障”还不稳定,产业发展还存在风险隐患、危房改造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受年初以来的疫情影响,加上一些地区洪涝灾害,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来巩固脱贫成果,时间一长,就容易功亏一篑。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树牢责任担当,该带头冲锋的时候就决不能左顾右盼,该拍板决策的时候就绝不能瞻前顾后,要尽其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多手棋”,切忌思想上存有“观望心态”,一味“等靠拖要”,严格保证脱贫成效稳中有进,在担当作为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让群众的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

保持“精准”姿态,坚持求真务实,警惕急躁心态。竞走这一运动项目有许多动作要求,例如双脚不能同时腾空、支撑腿必须伸直等,一旦违反动作要求,将被予以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而面对脱贫攻坚战的冲刺倒计时阶段,一些党员干部存在急燥心态,为了尽快“摘帽”而盲目追赶、降低标准。然而脱贫攻坚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精准”导向,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给鱼”为“授渔”,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着一步做,才能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严守“行为”纪律,继续自我加压,警惕观望心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程,党员干部要始终严守行为纪律,保证动作规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扑下身子去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多方位、多渠道了解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难题,想法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对于那些脱贫攻坚任务已完成的地方,应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破解新问题新矛盾,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进。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把脱贫攻坚中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力量和攻坚精神更好地承接和传递到乡村振兴中,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干部配置向农业农村倾斜,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建设好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果也足以彪炳史册,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也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更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但是巩固脱贫成果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就要求我们恪守底线思维,警惕麻痹心态。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脱贫攻坚能否完成目标,既要关注尚未脱贫人口,又要关注返贫人口。这就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于已经出现的返贫和新致贫情况,应及时纳入建档立卡,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不受阻、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不停滞,确保赢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者 福映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