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收入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0-09-04 09:01:31 责编: 武静

8月31日,安徽省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发放贷款80万元。仁里村通过该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解决了该村林区道路建设等项目的资金难题。(9月4日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承包地和宅基地等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源和资产。随着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很多农民跳出“农门”向城市转移,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据调查统计,全国乡村农房空置率大概在15%左右。大量农村宅基地、房屋空置,虽然给离乡人员留住了乡愁,但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笔长期“沉睡”的庞大资产亟待唤醒。 

“沉睡的资产”,其实并不神秘,就在村里的田间地头。一直以来,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但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权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不少宝贵土地宁可撂荒,也难以变现。如何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有更多财产权利,从而激活农村要素市场活力,是摆在治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着重强调要深化以农村土地资源改革为核心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资源性资产量大如何盘活是关键。近年来,安徽明确农村资产权属,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先后在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建立了城乡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从安徽宣城的举措来看,以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解决了该村林区道路建设等项目的资金难题,不失为盘活农村“沉睡资产”的好路子。不过,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两权”抵押贷款是新生事物,大量金融机构既缺乏农村网点,又缺少农村信贷经验,直接降低了农民“两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这就需要政府涉农部门、保险公司、担保机构、村集体、合作社等第三方机构发挥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把好事办好,还须有关部门和机构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定性的一年,从各地目前农民拥有资产情况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唤醒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山林等沉睡的资产和资源,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在依法依规前提下,以农民和村集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唤醒农村“沉睡资产”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想方设法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也是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作者 逍遥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