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潜山“博士村”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1-01-12 14:14:17 责编: 武静

安徽潜山,全市仅50多万人口,这么一个小小的县级市,近年来竟然先后走出了3位院士。2020年高考,全市有7人考上清华、北大,令人瞩目。潜山市的逆水村,全村3500多人,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相继走出29位博士,54位硕士,近300名本科生(均不重复计算)。所以称之为“博士村”。(1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自恢复高考制度四十余年以来,逆水村村民始终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有的村民组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逆水村是如何创造出“博士村”神话的?首先归功于当地的民风,这里有村民不比吃穿比孩子学习的民风,淳朴的民风潜移默化地会影响到孩子,于是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学风。

“万丈高楼平地起”,村民家的孩子能够读大学读硕士博士与小学初中基础是分不开的,他们肯定没有输在起跑线上。逆水村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都办得很不错,不少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教于斯,老师们都非常敬业。“至少有3位老师,都是太热爱教学和学生,最终倒在了讲台上”,笔者不赞成老师带病工作,有病得看,看好病可以更好地教书育人,但是老师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值得人们学习。

在逆水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民遇到插秧、上梁、婚庆之类的大事,都会把老师请到场,奉为上宾,一起见证分享这个家庭的欢乐和荣耀。在村民眼中,老师的地位最高,往往在家族议事中也拥有至高的“话语权”,作为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五种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村民对老师的尊重会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逆水村组织对教育十分重视,逆水村村办企业对教育大力支持。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小学搬迁,村办企业一次性捐出3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1992年开始,村办逆水小学学生的学费、杂费、教育附加费全免,开支都由村办企业承担。同时,设立助教奖励资金:考取高中的学生每人奖励200元,考取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300元。教得好的老师也能获得重奖,有老师一次性拿到了1000元的教学奖,要知道,当时老师的月工资不过百十元。

现在,逆水村小学和初中学校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两所学校的条件并不比城里的学校差。老师的待遇也有所提高,可以享受到每月几百元的乡村教师补贴,在乡村连续任教30年,申报职称可以不再受到学校指标限制。学校为老师提供了35平方米的周转房,卫生间,洗漱池……老师拎包即住,生活方便。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进行智慧学校建设,每一位老师都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线上教学、教研。

目前,逆水村小学和初中人数减少了很多,主要是因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逆水村的中小学学生数再少,他们对于教育应不会放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这个出了名的“博士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者 蔡正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