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徽评
徽评:城市基层治理贵在“抠死角”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1-01-16 10:32:17 责编: 武静

一间房子干不干净、清不清洁,除了明面上的整体感观,更要看犄角旮旯、暗格转角等“死角”处是否清扫到位。城市基层治理也是同样道理,高楼大夏、商铺街道、企业主体等“高大上”的城市元素,可以推动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工作有效覆盖,确保将城市党建触角延伸到位,引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升级转型。但是,相对来说,个别旧老小区、小巷胡同却容易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死角”,成为城市社会治理整体联动、高效落地的短板与瓶颈。

尤其,城市社会存在“陌生人效应”,加上社区、小区等服务力量、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城市基层治理“末梢”在走好“最后一公里”中容易碰壁。在疫情防控中,社区流动人口较多、频率较高,社区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加剧了城市基层防疫的风险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城市街道创新运用了“社区吹哨、干部报到”制度,推动了在职党员、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小区,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协调配合相关城市基层聚合防疫力量。所以说,城市治理疏通淤点、打通难点、破除空点,发挥党建引领是关键,通过党建联建助力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有序参与的治理格局。

当然,扣城市基层治理“死角”,激发党建引领效应,不能成为停留在“有形”上,还得打通服务城市群众的“最后一米”,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制度,通过走好群众路线、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化解群众急难烦愁,如在老旧小区改造、物业企业引入、带头缴纳物业费、加入城市脱贫解困等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从而通过亮身份、践承诺、履职责,调活城市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共管共育美好城市、创造幸福生活。

城市基层治理“抠死角”,须下一番绣花功夫。畅通城市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让城市治理体系舒经活血,得有具体的抓手和“催化剂”。比如,有的城市为抓实抓细城市治理成效,创新“小巷总理”、服务联系卡、“红色物业”、党旗志愿者等制度;有的城市采取“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市设计成一张整体网,采取细化网格、充盈网点、下沉服务的方式,以“一网服务”提升城市居民体验感。当然,无论任何抓手,最终还是要立足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城市基层治理的“死角”扣准盯紧,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举措,增进城市居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福祉。

一点水折射阳光,一片叶窥见森林。城市基层治理“扣死角”,背后深层次、内涵式的治理逻辑,是不断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城市服务功能、夯实城市运行基础。唯有通过党建引领这个最大引擎,筑牢城市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才能激发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优势效能,通过城市基层组织壮骨健体,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肌体发达,疏通每个治理“死角”。

    相关新闻
徽评: 应对疫情防控,时刻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