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教育
百岁老人家庭走出两位北大高材生
来源: 2018-12-25 15:11:06 责编: 武静

三代人接力见证改革开放40年巨大成就

12月23日,肥西丰乐镇曹伦立老人迎来了他的百岁寿辰。出生于民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更目睹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这位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感慨万千。含辛茹苦,他将儿子曹文益送往北大中文系;再接再厉,孙子曹明宇北大毕业后更是留学美国。在爷爷百岁寿辰的当天,曹明宇不远万里赶回老家。在曹家三代人的身上,他们奋斗的历程无一不体现了时代的印记,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巨大成就。

放牛娃长大,他辛苦养育5个子女

曹伦立生于1920年,8岁便给地主家放牛,常常吃不饱,他唯一可睡的地方就是地主家的门口。这样一直放到了15岁,曹伦立回了家。可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地,拼命干活还是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42年,曹伦立结了婚,先后生下一儿四女,人口的增加让家庭不时受到饥寒的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曹伦立成了丰乐食品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初拿到手的工资是每月25块钱。靠着这份工资,曹伦立养活了一大家子,为了能让孩子们读书识字,曹伦立省吃俭用,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在工作上,曹伦立是个既勤奋又讲究原则的人,他掌管食品站的仓库钥匙,虽然家中孩子们缺衣少食,但曹伦立从来没有带走仓库里的一两肉。“小时候邻居常常笑我父亲傻,但父亲就是这么一个讲原则的人,作为他的子女,如今我们非常感谢他,他教育了下一代,幸福要靠自己一步步去争取。”曹伦立的女儿回忆道。

一根灯芯陪伴,儿子成为北大才子

曹文益是家中长子,得益于勤奋的父亲,曹文益从小便立下壮志,要靠学习来改变命运。

身处农村,年少的曹文益每天都要干农活,可即便在拔草,“他也是左手拔草,右手在看书”。曹文益经常学习到深夜,家里只有一盏油灯,为了省油,油灯内的灯芯也只敢用一根。正是对学习的痴迷,曹文益脱颖而出。1965年,他考上北大中文系。当年北大共有18系,每个系只从安徽选1人,而他有幸成为当年考中北大的安徽学子之一。

大学毕业,曹文益被分配到合肥一中从教十几年。之后,曹文益被调往安徽省人民出版社,一直工作至退休。

不忘嘱托,孙子北大毕业留洋读博

勤奋的爷爷、出类拔萃的父亲伴随着孙子曹明宇的成长,他从小就在学习的氛围中长大。

“我和孩子妈妈都是教育工作者,儿子小时候,一到晚上,我们改作业他则在旁边学习,一家三口经常是这么度过一个夜晚的。”曹文益说。

1993年,曹明宇高考结束,以全省十几名的好成绩被北大数学系录取。改革开放后,教育制度也在改革,曹明宇大学毕业后得以留学美国,他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攻读完硕士和博士学位,后任职美国银行、瑞士信贷等单位。在美国结了婚,如今已在国外安了家。

在美国瑞士信贷担任高级金融分析师的曹明宇谈到自己的经历时不无感慨。无论走到哪里,肥西丰乐都是他的家。在这里,百岁的爷爷和家人一直都是他的牵挂,而每年他都尽量抽时间回国探亲。“我每次回来,都能感觉到家乡无处不在的新变化,让我印象深刻。”

现在,曹伦立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退休金,同时他还享有高龄津贴。在子女的精心照料下,曹伦立过着宁静的生活。曹文益倡议,今年年三十,全家老老小小都来陪老人过年,家人希望老人健康长寿,开心每一天。

曹文益说,“我们一家三代人,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我们父子俩谈过多次,儿子也很希望回国报效国家。”

通讯员 孔玲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