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烂苹果榨出的“高档果汁” 流向了哪里?
来源: 羊城晚报 2018-10-17 15:25:38 责编: 武静
0
郑重声明:1、凡安徽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安徽新闻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安徽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烂苹果榨出的“高档果汁”。近日,媒体暗访发现,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海升果业被加工成果汁。

近日,媒体暗访发现,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海升果业被加工成果汁。相关部门检查时发现,大量腐烂苹果通过拣选流水线,按照公司张贴的标准,这些苹果都不符合标准。该企业称,果汁档次高,95%出口,后改口称全部出口。

好的出口、差的内销,内销外销质量差别大,这种“双重标准”现象一度并不鲜见,当然如今已有很大改观。但如果说,现实中有食品企业反其道而行之,将2毛钱一斤的烂苹果加工成果汁专门销往国外,你信吗?这种拙劣不堪的说辞都能拿得出来,涉事企业丑闻面前的尴尬和窘迫早已写在脸上。

根据执法规则,若问题果汁内销,归当地食药监部门监管;若出口,则归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监管。所以,面对当地食药监部门的抽检,涉事企业负责人才突然改口称全部出口。如果检验检疫部门前来抽查,他们会不会改口说产品主要内销或全部内销?

究竟是内销还是出口,不是全凭一张嘴就能蒙混过关的,这些令人反胃的果汁流向了哪里有待相关部门彻查。同样,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国家标准里明确规定浓缩果汁的原料不能用落地果、腐烂果。事实上,不管哪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也不会允许用这种腐烂苹果榨汁。

显而易见,用腐烂苹果榨汁是见不得光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强行狡辩只能越描越黑,执法规则摸得再清也无济于事。这家果汁企业大张旗鼓地收购腐烂苹果,肆无忌惮地生产“高档果汁”,当地食药监部门难辞其咎。从一定程度上说,比苹果腐烂更可怕的是商家良心的“腐烂”以及监管部门的失职失责。

据报道,总部位于陕西的海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商,引领全球果汁行业近20年,号称中国果业的一个“传奇”。这次青岛海升果业被曝腐烂苹果榨汁丑闻,为“传奇”敲响了警钟。大品牌尚且如此,小企业更难令人放心。有网友调侃称,此事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果汁原料里有苹果,而非纯勾兑。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这是社会上下一致共识。但高压之下,仍有心怀侥幸的商家,因此除依法严惩外,还需深思事件背后的监管漏洞:从果地到餐桌,腐烂苹果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高档果汁”的?个案中有没有普遍性?

眼下,当务之急的是彻查问题果汁事件,将产品流向说清楚,用法律利器让践踏底线者付出代价。(陈广江)

 

让奋斗的青春在脱贫攻坚中赢得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