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真理的光芒必将照亮世界

—— 从《国际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8-10-23 08:31:04 责编: 武静
0
郑重声明:1、凡安徽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安徽新闻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安徽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从《国际歌》到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闪耀其中的真理之光必将照亮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关系新愿景,才能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国际歌》自诞生以来,就以它激越高亢的战斗旋律和雷霆万钧的思想力量,荡涤着世界的阴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建设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而英勇奋斗。从巴黎公社的艰辛曲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前胜利,终于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个人(马克思)是对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从《国际歌》到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闪耀其中的真理之光必将照亮世界。

一、一脉相承的光辉思想

《国际歌》是由法国诗人、政治活动家欧仁·鲍狄埃写于1871年,1888年,皮埃尔·狄盖特为歌词谱曲并开始传唱,距今整整130周年。它是歌曲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唱出了《共产党宣言》的崇高理想和必胜信念。毛泽东同志认为:“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在我国,每逢党和工会的代表大会、庆祝大会等重要时刻都要高唱《国际歌》。

在历史的脚步中,歌声在回荡;在前进的征程中,精神在传承。《国际歌》中的光辉思想,如“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等,历久弥新,无不蕴涵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些论断,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因而具有普遍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

二、无限光明的“唯一未来”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当今一切国家和民族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并创造性地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由衷地赞道:“对我们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世界大势的准确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同时人类也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诸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等等。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关系新愿景,才能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西方之乱”的深刻反思。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处于低增长,债务危机加重,贫富悬殊加大,社会矛盾加剧。欧元区经济至今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欧盟内部裂痕突出。一些效仿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长期停滞,或成为“中心国家”的附庸,或在“颜色革命”中陷入动荡分裂。其实,早在2009年全球GDP总量已达到57万亿美元,人均接近1万美元,足以使每个人都可以丰衣足食,可事实却是,仍有10亿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对此,西方有识之士不断进行反思。英国前首相布朗2009年称“旧有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克鲁格曼指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信仰”。美国民众也在奋起抗争,“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便是明证。示威者喊出“推翻整个制度,资本主义是有组织的犯罪”。可见,这场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标榜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是“西方之乱”的祸根。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的不二法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科学真理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认为,有必要以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虚幻的共同体”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所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关于“人类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个根本性命题。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交往以及民族间社会分工的自组织的世界特性越来越明显。“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只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迎来人类无限光明的未来。

三、“引领时代”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贺词中豪迈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2017年,中国GDP达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有战略构想又要有战略举措。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进全球网络共同体建设等,都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道必将建成崭新的世界。 (计永超)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光明日报刊文: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