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实践”

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8-12-11 09:04:02 责编: 武静
0
郑重声明:1、凡安徽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安徽新闻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安徽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绿色发展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曾凡银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好“历史红、生态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的新路。提升大别山区中药产业扶贫成效皖西学院陈乃富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有着扎扎实实的生动实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令人振奋和鼓舞。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政治上提高站位,工作上担当作为,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深入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不断弘扬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精神,全面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实践”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12月4日,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六安市委主办的“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实践”理论研讨会在金寨召开。省委书记李锦斌作出批示强调:“此次理论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政治上提高站位,工作上担当作为,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深入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不断弘扬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精神,全面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省扶贫办及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现摘编刊发。

提高脱贫质量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檀学文


    精准扶贫是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体系,主要内涵包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脱贫攻坚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必然地包含着另外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扶贫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扶贫对象不仅是脱贫主体,也是脱贫达标的评价对象。国家规定了扶贫对象的量化脱贫标准,即通俗所说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但是,容易被忽视的是,社会科学领域从概念到指标的转化难免存在偏差,单纯地套用脱贫标准来评价是否脱贫容易导致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现象。脱贫质量概念针对这个问题应运而生,其意义是让脱贫标准回归真正脱贫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脱贫质量是完整版的脱贫标准,内涵包括结果真实、稳定脱贫、效益良好和程序规范这四个方面。

脱贫质量的四个方面要在每一个脱贫主体身上实现,其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从精准扶贫到脱贫核查全过程都有严格要求。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有一系列保障脱贫质量的经验,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结果数据也显示漏评率、错退率等脱贫质量指标较好。但是,从国家扶贫审计和调研情况看,脱贫攻坚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脱贫质量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扶贫资金、项目、政策仍存在落实慢、管理不好、建设质量差等问题;培训、产业等脱贫措施与贫困户需求不配套或利益联结机制弱问题;部分脱贫户的收入来源结构与家庭条件不匹配,导致不稳定和不可持续;对扶贫对象能力不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和系统的应对策略;对贫困识别和脱贫认定仍存在不精准现象,尤其是收入核算以及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保障达标方面;脱贫程序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与贫困户沟通不够充分,结果得不到认同;贫困县对退出评估反应过度,更多精力用于了与贫困户无关的资料性、程序性事务上。

现行脱贫标准是一个摆脱绝对贫困的底线目标。无论一般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后半程时,都应当把确保和提高脱贫质量当作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可以考虑分为基本和提升两个层面。基本层面的脱贫质量就是确保所有真正的贫困人口如期实现真实的、稳定的脱贫,其关键在于扶贫措施要与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家庭条件相匹配,确保未来收入来源有可持续性,以及确保边缘性贫困人口不被遗漏。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沟通、联系的力度和效果。提升层面的脱贫质量是指利用脱贫攻坚战的大好局面,充分利用现有脱贫体制机制,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和扶贫效果,更多地惠及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可以考虑在扶贫督查巡查中加大对脱贫质量的考察评价力度。



坚决打赢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

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 江 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指引、行动指南和力量之源。

安徽是革命老区县较多的省份之一,以金寨为代表的革命老区和老区群众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坚持高位推动、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坚持精准方略、分类施策、创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质量为先、志智双扶,着力实施“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但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原因,一些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发生率较高、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我省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坚决打赢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

我们要做到“六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坚定不移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系列配套文件,强化工作推进,狠抓政策落实,一年一个战役打出气势、打出成效。三是坚定不移做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以中央巡视为抓手,全面开展立行立改,深入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行动,持续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四是坚定不移强化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聚焦“3区3群9县125村”,尤其是把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资源要素支持力度,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五是坚定不移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树牢脱贫质量优先导向,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着力抓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安全住房等政策落实。加强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和管理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六是坚定不移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频道不换。积极谋划2020年后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让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能稳固。


促进老区群众从脱贫到致富

安徽财经大学 周加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党委、政府真抓实干,冲锋在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2020年的临近,“后扶贫时代”即将到来,政策、制度也将发生变化,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促进群众从扶贫脱贫到共同富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措施。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指在“现有标准下”的脱贫摘帽,共同富裕才是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因此,要提升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注重全面脱贫、质量脱贫和长效脱贫相结合,做好2020年后相关工作的衔接与延续。从扶贫、脱贫到致富,这个目标的主体主要是农民,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群众。“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表明他时刻把农村、农民放在心上。他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三农”,促进农民职业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促进农民职业化,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完善农村承包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着力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同时,积极推动产业组织参与农村产权流转,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从目前来看,农村的产业组织大多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家庭农场、涉农企业、集体经济、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等,农民职业化程度不高,要解决整体贫困,巩固脱贫成果,农民职业化显得日益迫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将现代职业农民作为一个有朝气和希望的职业群体去培育和打造,农村将大有希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必将早日实现。


提升大别山区中药产业扶贫成效

皖西学院 陈乃富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有着扎扎实实的生动实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令人振奋和鼓舞。其中,大别山中药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别山中药资源丰富,文献资料记载大别山中药材种类有1700种至1800种,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记录约1000种,进入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的,金寨约900种,霍山约700种。大别山分布常用中药约300种。石斛,包括霍山石斛(俗称:米斛)及原产大别山区的铁皮石斛,均是石斛中的极品。天麻、茯苓、灵芝等,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道地药材、特色药材。但由于历史上过度采挖,许多野生中药材的资源量已难以大量供应。为此,各地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对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进行人工种植。目前金寨、霍山、岳西种植霍山石斛面积达万亩以上,铁皮石斛面积也超千亩,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同时,扩大白及、重楼、灵芝、天麻、黄精等药材种植面积,打造中药材扶贫基地。

政府还积极引导发展中药材深加工,并建立中药材市场,促进中药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先后开发了霍山石斛枫斗、鲜条、浸膏、颗粒、胶囊、口服液,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灵芝饮片,白及系列化妆品等,提高了药材附加值。为加快中药材流通,金寨建有全国药食用菌大市场,霍山建有大别山中药产业园等,一些乡镇也建有药材市场,如金寨沙河乡灵芝市场、霍山漫水河镇百合市场、太平乡的石斛市场等。同时,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与旅游康养相结合,已显现出独特优势。比如,金寨县小南村大面积种植的白及、水苏相结合,春夏季形成成片花海,成为乡村旅游的亮丽风景。霍山县霍山石斛种植的“百里长廊”为县域旅游增添美丽色彩。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贫困户的增收和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安徽大别山区中药产业扶贫成效巨大,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们要把中药产业精准扶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补齐中药产业的发展短板,实现产业扶贫升级。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健全组织保障与协调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和方法,成立与中药产业相对应的专家组,切实解决目前还存在的中药材单一品种种植规模小、种植技术与加工欠规范、深度加工不够、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扎实稳步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提升大别山中药产业扶贫成效。

 


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 张谋贵


在精准扶贫的举措中,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政府兜底等都属于“输血式”扶贫,而产业扶贫属于“造血式”扶贫,具有长效意义。

近年来,金寨、岳西和邱霍三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金寨县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短促长、以长带短”的思路,推行“政府+经营主体+贫困户+金融+保险+科技”六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岳西县以茶叶、蚕桑、蔬菜、林药、养殖、构树、旅游、劳务、电商、光伏“十大产业扶贫”为抓手,使很多贫困户摆脱贫困。霍邱县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南部岗区打造“江淮果岭”,中部畈区壮大“土著产业”,北部湖区做活“淮水文章”,产业扶贫特色明显。

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主要有:1、党建是产业扶贫成功的保证。实施精准脱贫以来,我省就向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通过“抓党建促脱贫”,确保了产业扶贫的成功。2、新机制、新产业、新规模、新链条是产业扶贫成功的基础。政府和村扶贫工作队引入了新机制,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引进了新产业,如金寨、岳西引进了光伏发电产业、食生菌种植等。扩大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长短结合、多种形式确保贫困户参与是产业扶贫成功的关键。长效产业和短线产业同时拥有、互为补充,通过主体带动、光伏扶贫、政府和社会扶持等多种形式保证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4、市场主体带动是产业扶贫成功的重要环节。农村贫困户要想脱贫,必须借助市场主体来带动。如金寨县在产业扶贫中有8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全县成立30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6家旅游企业。

大别山地区产业扶贫经验,带来几点启示:一是产业扶贫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政府资源可以发展一些产业,但从长远看,难以持续。市场是做大做强产业的根本途径,必须要按市场化运作来发展产业扶贫。二是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一些地方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扶贫要“扶志”,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三是产业选择要有特色。要突出地方特色,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求,发展和壮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四是产业扶贫有一定的适应性。产业扶贫应严格限定在适合的地方、适合的时候搞适合的产业。对不宜居住的深度贫困地区,应鼓励易地搬迁然后再谈产业发展。对那些常年在外打工、家中耕地很少的,原则上不考虑产业帮扶。




第三方评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制度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王宏新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外发布,标志着我国正式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决定》提出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起“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提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明确了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评估的组织与工作制度。同年4月发布的《中办、国办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也提出“强化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提出贫困县退出也必须进行第三方评估。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了改进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方式,以“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为评估重点,“缩小范围、简化程序、精简内容”,以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估质量和水平。

适应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来自全国有关科研机构、高校和社会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力量,在国扶办的领导和指导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先后针对工作成效评估和退出评估开展了预评估和正式评估,建立起了国扶办和各省级地方政府组织的两级考核评估体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考核评估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督查验收要实,要做到“制度实、规则实、监督实”,加强检查,严格验收,既不拖延,也不虚报,切实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考核督查问责,开展第三方评估,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毫无疑问,第三方评估是要对地方政府的扶贫工作成效和是否达到了可以整体退出贫困作出评估。但就其工作方式来看,却是“一竿子插到底”,到最贫困的地区、到最贫困的家庭,进村入户,一对一访谈,科学、全面、客观地了解贫困户、脱贫户家庭的“两不愁、三保障”真实生活状况。实践中,还存在对第三方评估认识和态度上的一些误区。例如,一些地方把功夫花在应对第三方评估上,把迎接考核工作当成扶贫工作的重点。换言之,扶贫工作的“腿迈下去了,眼睛盯着上面”,导致扶贫脱贫工作“看不准”“抓不实”。这些问题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后都得到了及时纠正。可以说,第三方评估体系从无到有并不断创新,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制度保障。


绿色发展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曾凡银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好“历史红、生态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的新路。

大别山区绿色发展的制度化设计。首先,打造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连接带。作为长江、淮河两带核心连接带,大别山绿色发展战略地位重要。六安市以绿色振兴统揽全局,构建中心城市、合六叶工业走廊、六安茶谷、淠河生态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等“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六大绿色发展平台。其次,开展市场化多元化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大别山作为生态功能区,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受限,区内群众收入较低,需要设立生态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或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和保单等,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群众的生态扶贫补偿力度。在国家层面建立覆盖大别山区森林、湿地、水源、大气、土壤等生态资源的综合性补偿机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发展。再次,完善体制机制激活老区自然资源资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推广采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生态”,带动村民在绿色发展中脱贫增收。最后,提升乡村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基层组织在生态扶贫、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处理好乡村生态文明法治、德治与自治的关系,让贫困乡村变得整洁、美丽,生态宜居。

大别山区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一要把“历史红、生态绿”打造成精品旅游带。按照绿色标准体系要求,制定《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旅游指南》,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分类规范、认证、标识,做到公开透明。二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强产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林业、畜牧业产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研发机构与大别山区合作,开发中药养生保健茶等饮品系列,延长茶叶与中药等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检疫体系、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建立起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林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三要促进园区与企业的绿色发展。坚持园区化、规模化、一体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工业,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整合、扩容、转型改造升级,实现绿色化、品牌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以农产品加工业助力老区脱贫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魏兆军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价值的有效手段。安徽大别山区是特色农产品的富集区,但是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效益没有充分显现,存在加工产业规模小、结构布局零散、创新能力弱、品牌效应缺乏等问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稳定大别山区脱贫效果的重要支撑。

结合大别山区脱贫攻坚的需求,凸显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建议在以下特色产业上发力。首先是稳定茶叶发展。在六安瓜片现有加工水平上,开展多元化茶食品、茶饮料等开发。其次是发挥皖西白鹅品牌效应,延伸禽、肉产业加工链。把沿淮行蓄洪区的劣势转变为皖西白鹅优质养殖基地;带动白鹅饲养、加工的上下游产业链。再次是提升加工水平,提升林、果、蔬高附加值。最后是加强药食两用产品的开发。申报霍山石斛、药百合、灵芝、天麻、瓜蒌等中药材为药食新资源,开发其食品功能,带动规模化种植和加工。

发展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重点做好如下几点。一要加强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的协调发展。鼓励建设烘储平台、果蔬速冻平台、冷冻运输链,减少产后损失,提升商品化水平;推介皖西白鹅、蚕桑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提升副产物附加值。二要注重园区集聚。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产能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聚集发展;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产值超30亿元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值超50亿元的国家农产品加工园区。三要加强科技创新。组织全国性、综合性的“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组织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产业联盟建设。四要加强品牌创建。稳定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观念,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先进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五要注重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加工,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引导企业建立绿色工厂,加快应用节水、节能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六要加强融合发展。鼓励通过股份制等方式,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让农户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光伏扶贫的金寨模式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德元


作为光伏扶贫的发源地,金寨县于2014年初开始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截至2018年8月,已建成各类光伏扶贫发电装机19.71万千瓦,惠及218个村集体、2.6万余户贫困户,助力8.97万贫困人口脱贫,总收益已达2.52亿余元。

光伏扶贫的金寨模式,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政府扶持力度大。金寨每年投入上亿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光伏扶贫发电站建设,对于户用光伏装置每户给予支持8000元。中央对光伏发电每度电给予0.42元补助。这些支持有力推动了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其次,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县政府、供电公司、财政局等牵头单位、施工单位和贫困户协调配合,促进了资金、技术、信息等的有效整合。企业投入光伏扶贫,其利益也在产权层面得到体现。再次,运行形式多样化。金寨县探索出三种光伏扶贫模式,即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联村光伏扶贫电站。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每座投资2.4万元,其中财政、企业捐资和贫困户各出资8000元,产权归集体所有。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入主要用于村级公益事业、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兜底贫困户的临时性救助,产权属集体所有。联村光伏扶贫电站,采取各级财政资金注入、光伏企业让利和贫困户资金入股方式筹资,产权归企业所有,每年抽出部分收益用于扶贫。最后,扶贫效果显著。户用光伏发电装置的贫困户每年至少可获得3000元光伏补贴收入,再加上村集体光伏电站及地面光伏电站,基本保障了贫困户的生活开支。

进一步完善光伏扶贫,应从如下方面着力:一是增强“后脱贫时代”的光伏项目自生能力。到2020年全面脱贫后,各级政府对于光伏扶贫给予的相关补贴将会逐步减少乃至取消。这就需要做好相关谋划,增强光伏项目的自生能力。二是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和后期维护工作。结合城镇化进程和村庄布局,做好光伏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针对投入运营的光伏项目,应妥善安排后期管理和相关维护工作。三是妥善应对光伏电对于电网运营的冲击。就金寨而言,需对电网进行全面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质量,降低弃光率。也可考虑利用金寨丰富的水电资源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提高光伏电等“垃圾电”的利用效率。四是完善光伏项目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出资人所有的产权制度,使各方的财产权益均能从产权制度上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应考虑建立并完善光伏电站产权转让制度,形成贫困户、村集体、政府和企业都来关心光伏电站发展的态势。五是做好财务筹划。无论对于光伏项目的出资方,还是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应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做好相关项目管理工作,应对各种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财务压力。




发挥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徐 彬


精准扶贫是实现共享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和重要抓手,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联动。社会组织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及“后扶贫时代”都大有可为。

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首先是有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精准扶贫除了要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外,还需要扶智、赋能,吸纳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可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专业水准和质量。其次是有助于拓展扶贫工作的深度。精准扶贫以及后续的反贫困工作,需要向纵深发展。政府在应对“多维贫困”问题方面显得精力不足,需要通过项目的方式交给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去做。再次是社会组织的参与有助于优化扶贫工作的格局。在精准扶贫以及“后扶贫时代”,以合适的方式将社会组织纳入扶贫工作体系,不仅可以增加扶贫资源来源,而且可以将政府部门从琐碎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

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模式。社会组织在对口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志愿扶贫六个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在实现模式上,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低价、优质的扶贫服务提供者。包括服务外包、凭单制、补助或奖励等几种方式。二是PPP模式。PPP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出资,主要适用于精准扶贫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非物质救助等领域。三是公益创投模式。公益创投项目由社会组织设计,而后向政府部门申请,经由评审优化后实施。四是农民合作扶贫模式。农民合作扶贫的载体主要是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专业协会,其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市场抗逆力。

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保证。一要着力培育主体。提高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不断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使得有更多、更优的主体参与扶贫开发。二要健全制度渠道。当前,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最主要瓶颈就是参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要围绕六大领域、四种模式开展创制工作,加快扶贫服务购买、扶贫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相关平台建设,以“互联网+”的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参与和作用发挥。三要加强宣传引导。明确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领域、具体内容和具体模式,形成清单。加强对典型社会组织的宣传、公布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示范性项目,同时形成负面清单,防止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时可能发生的“失灵”现象。



合力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中南民族大学 张瑞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位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既是革命老区又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省地相连、人相亲、文化相通,合力促进大别山振兴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红色、绿色、发展、富裕“四个大别山”的目标。2017年初,国务院提出要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鄂豫皖三省的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恳请落地落实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区的发展再次迎来了大好机遇。从湖北省来看,对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一直高度重视,2001年就出台地方性法规《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2015—2016年间又相继出台《加快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精准扶贫专项规划》等,有力促进了包括大别山在内的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在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脱贫中,湖北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高位统筹协调推进;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根本出路,提升脱贫攻坚能力;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主要支撑,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坚持把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底线任务,织密贫困群众保障网。这些举措均取得显著成效,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及幸福指数得到很大提升。但与此同时,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老区脱贫攻坚任务重、投资需求大,资金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产业扶贫还存在特色产业选得不够准、规模龙头企业少、贫困户参与不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未能完全达到“稳得住、能致富”要求;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

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需要在如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制度供给,更加注重统筹推进。鄂豫皖三省要握指成拳,继续强化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座谈会机制,健全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协同联动机制,推动部省协调会议机制、三省联系协作机制。落实规划提出的重点支持政策。将大别山革命老区整体作为全国综合性生态补偿试验区先行先试,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二是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基础。三是更加注重“志智双扶”。四是联合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绿色旅游、健康旅游等。五是联手创建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前承精准扶贫脱贫,后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袁维海

大别山革命老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攻点、全面小康的薄弱点,也是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发力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尽锐出战,精准发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革命老区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思想引航,促进革命老区“想脱贫”。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底线目标。目前,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提高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革命老区“想脱贫”的愿望。

 精神引路,促进革命老区“敢脱贫”。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淬炼了光耀千秋的老区精神,这种红色印记已嬗变为血脉永续的红色基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新时代,必须秉承优秀传统,弘扬老区精神,让老区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路径引领,促进革命老区“会脱贫”。坚持外部帮扶与自身动力相结合,依靠制度设计解决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把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作为脱贫攻坚重大任务,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动力。注重顶层设计实施效果,对已有政策进行梳理并评估,对过时的政策应立即停止执行,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应该及时地调整、完善政策。设定作战图、任务书、时间表,创新多渠道多元化扶贫路径,调配精兵强将,发挥好决策主体、资产主体、受益主体的作用,发挥好考核“指挥棒”“质检仪”“推进器”作用。

 风险引控,促进革命老区“真脱贫”。打通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意味着将逐渐进入“后扶贫时代”,又将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要注重风险引控,防范脱贫时间节点迫近带来的短期“抢跑”效应风险、防范脱贫主体产业快速扩张带来的能力不足的风险、在脱贫方式和产业项目选择上过多替代贫困户自主决策而把“好事未做好”的风险,稳固脱贫成效,促进革命老区“真脱贫”“不返贫”。同时,要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做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与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无缝对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加快特色种养扶贫产业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栾敬东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考察时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牢记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安徽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产业脱贫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10月,全省特色产业扶贫村产业发展达标的贫困村有2927个,占贫困村总数的97.57%。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种养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立足特色。重点发展茶产业、蔬菜产业、有机稻米、特色养殖、水果、桑蚕、中药材和休闲农业等效益好、见效快、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做优、做精、做特色上下功夫。二是持之以恒。加大整合力度,统筹使用资金,重点支持,确保特色种养产业落地见效。推广运用集聚集约、绿色生态生产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培植特色种养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合作共赢。将村集体“三资”以及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将贫困户的承包土地、林地、山场、水面等资源以及政府支持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贷款等财政金融资金入股集体经济,或者投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采取“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保底分红”模式,保障贫困户收益和获得共享发展机会。鼓励贫困村“两委”成员、农村“能人”、技术干部牵头,以贫困户为主要成员创办合作社从事种养业经营;积极引进外村、外地的合作社、大户、经纪人、社会化服务组织,或者引进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与贫困村的合作社、贫困户开展合作,建立种养业基地。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多种形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四是政策支持。省、市、县安排的各类项目优先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和带动主体倾斜。建立并落实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资金、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扶贫产业。全面落实评级授信贫困户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贷款支持。加快建设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网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量身打造担保服务产品。开展特色种养业产品“提标扩面”保险试点。鼓励贫困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转入承包地扩大经营规模,鼓励转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加大适应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研发推广,鼓励科技示范户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技术服务。支持发展电子商务,为贫困户提供销售服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程惠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目前,我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迫切需要挖掘各方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有的放矢打一场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到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转变思想观念,激发源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打破“大水漫灌”的路径依赖。引导扶贫对象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创造开放、流动、多元、和谐的机会和社会环境,用文化浸润、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 注重自我发展,提升精准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人群能够走出大山、能够喝上“放心水”。

采取“公司+资金+贫困户”的入股分红模式、“公司+土地+贫困户”的土地入股模式、“公司+项目+贫困户”的项目收益分配模式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完善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特困家庭大病患者统筹报销比例,农村救助资金要重点向特别困难家庭和大病患者倾斜;提高贫困地区民政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标准,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福利院集中供养方式,实行兜底保障。

 完善资金整合,增强支撑力。通过整合现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捆绑财政涉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规模效应和集成效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和信贷服务覆盖面。试行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融资,组建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推动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强化“阳光化”管理手段,扎紧资金监管的“篱笆”,严防跑冒滴漏。 统筹社会力量,凝聚向心力。积极培育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的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的优化组合。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促进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聚集。激励贫困人群直接参与,自力更生发展产业。 创新考评机制,健全保障力。考核的重点要以阻断致贫、推进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评估方法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注重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扶贫成绩等“硬”实效,也要考虑生态环境、文化文脉、民风民俗等“软”实效。评估管理上要加强动态考核,对贫困户和贫困县实行精准有序的“有进有退”。评估项目上要进行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估,要把脱贫成效是否获得群众认可、是否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作为脱贫攻坚的“试金石”。


弘扬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檀江林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须科学总结其思想内涵,挖掘其时代价值。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主要体现为:

理想坚定、事业必胜的革命信仰。革命理想高于天,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才能确立革命必胜的信心。如中国革命文学巨匠蒋光慈高唱凯歌,代表作《少年飘泊者》引领一代青年投身革命行动。矢志不移的理想信仰,成为牺牲奉献的精神支柱。如豫皖边区党组织创始人詹谷堂用自己的鲜血在狱中题写“共产党万岁”后英勇献身;皖西根据地杰出领导人刘仁辅被敌人钉在城门示众,在国际歌声中停止呼吸。

严守纪律、永跟党走的革命品质。惟有铁的纪律,才能凝聚铁的品质,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这在“皮旅”千里“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中充分体现。漫长革命历程,无数革命史实,都见证老区军民自觉听党指挥、听党召唤的坚定信心和严守纪律、永跟党走的坚强品质。被打伤打散的“西路军”将士,胸怀“找到部队、回归组织”的不懈信念,历经千辛万苦、沿途乞讨,最终回到陕北。

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意志。大别山老区军民精诚团结、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写了“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和“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的铮铮誓言。革命先烈有的身陷囹圄,有的遭受酷刑,有的被锁骨游街,有的被活埋暴尸等,但他们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彰显无怨无悔、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展现震天撼地、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慨。

联系群众、生死与共的革命行动。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真真切切地解决群众的困难。那些遍布深山丛林中的革命旧址,处处见证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生死相依的感人事迹。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面临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物资匮乏、环境异常艰苦,尤其是敌人反复“会剿”“围剿”,老区军民秉承实事求是作风,依靠艰苦奋斗,顽强坚持斗争,力保革命红旗高高飘扬。在3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秉持“四打四不打”原则和内外线结合,即为实事求是的典范之作。“两膺上将”洪学智一床毛巾被盖三代人,一只柳条箱用17年,始终坚守“八条铁令”,并继续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传承优良作风。


新时代改革亟需冲破五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