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严守纪律 永跟党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3-19 08:38:59 责编: 武静

革命老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创建了豫东南和皖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而发展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抗战时创建了皖江、淮南和淮北三块抗日根据地。目前,安徽有68个县(市、区)属于革命老区。在党的领导下,这些老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曾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区军民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和凝结的思想结晶,被称为老区精神。其中,严守纪律、永跟党走是老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主张和决策,为革命老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石。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发端于1929年5月在今金寨县境内爆发的立夏节起义,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发端于1929年夏至1930年上半年于今金寨、裕安、霍山等县区境内爆发的六霍起义。这两大起义都是当地党组织和党员认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作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实行土地革命的历史性决策的直接结果。抗战期间,包括安徽三块抗日根据地在内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无不是当地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策的结果。根据地区域的党组织和人民对党的主张和决策的坚决贯彻落实,本质上是对党的政治纪律的严格遵守,是永跟党走的直接体现。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根据地人民军队遵循的最高原则。红军无论是队伍建设还是军事斗争的决策和指挥,都是由党的组织来承担的。“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最高原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后,红军先后由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统一指挥。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直接指挥下,留下坚持斗争近两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鄂豫陕地区后,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继续领导红二十五军并最先完成长征到达陕甘边。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是靠严明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队伍。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甘肃静宁县兴隆镇时,部队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如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和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回避青年妇女、买卖公平等。由此部队赢得回族群众的拥护,顺利通过该地区。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根据地的政权组织及其施政措施的基本遵循。党的宗旨在党的历史上的不同阶段表述可能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起初就开展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更是出台和实施一些区域性的土地改革法规、政策,作出旨在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努力,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皖江、淮南、淮北等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都是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组成的政权,其性质和施政实践,广泛代表着根据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实践,也是根据地社会各阶层人民永跟党走的鲜明体现。

坚定跟着党走,体现了根据地人民对党的热爱与忠诚。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根据地的人民坚定地跟着党走。许多经党教育培养的先进分子入党,为革命事业增添了新鲜血液和领导骨干。根据地区域是人民军队兵源的基本补给地,仅金寨县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10万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为国捐躯。根据地区域人民节衣缩食,长时间持续地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军需民用等物质支撑。在革命事业遇到挫折或转入低潮时,根据地区域内的党组织和军民怀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和信仰,坚持斗争,革命的火种不灭、革命的红旗不倒。最为典型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转移长征后,留下的红军部队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在极端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无论多苦多难,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地跟着党走。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  苗 键

    相关新闻
理想坚定 事业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