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破局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4-16 08:31:29 责编: 武静

如何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是沪苏浙皖四地关注的焦点。对于安徽而言,在长三角区域中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如何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春风,积极融入,乘势而为,实现体制机制的接轨与原有格局的突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破解“被虹吸”发展难题

由于集聚效应的存在,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并存的事实。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这样的后果是,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不过,当区域中的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到了一定程度,资源将不得不向外溢出,形成区域发展的“溢出效应”。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心城市的房地产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过快,推动一些产业向外迁移;另一方面,省会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产业结构面临提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或者高污染的产业也必然转移出去。由此,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会形成新的分工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从安徽在长三角区域的空间位置和发展态势来看,不可避免地受到“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双重影响。特别是当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进一步覆盖后,安徽与沪苏浙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被拉升至一小时城市圈。安徽各城市在经济基础、生活环境、营商氛围都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机遇中赶上城市化的“快车”是当前需要积极探索的重大问题。

任何一个区域或城市只要能够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就可以在竞争中找到分工合作与双赢之道。一体化既是利用先发地区的优势条件来带动后发地区,也有利于后发地区更好地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对于安徽而言,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突破城市化的“瓶颈”。

打破行政壁垒“最后一公里”

只有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也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才导致了长三角很多地区之间“最后一公里”无法连通,极大地限制了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从而阻碍了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

造成行政壁垒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区利益的保护。在传统的条块分割体系下,一个地区的收益主要取决于管辖领域内的产业。地区利益通常会聚焦于如何分配既有的“蛋糕”,而不是努力去“做大蛋糕”。

交通路网互联互通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物质基础。今天的长三角已较为充分地实现了主干公路桥梁、高速路网、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然而在一些次要交通路网互联互通节点上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长三角地区有沪苏浙皖四条区划边界,以及众多县界、区界,各行政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职责边界不同,造成了很多“断头路”现象。不过,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下,2018年《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出台,根据协议安排,三省一市将分批制定项目计划。

除了“断头路”这样“有形壁垒”之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还需要突破包括能源、科创、产业、信息化、信用、环保、公共服务、商务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无形壁垒”。如高新企业资质的异地认定、医保的异地结算、企业营业执照的异地审批、公交地铁乘车卡异地使用等,这些“无形壁垒”更需要打通。安徽不能被动地等待中心城市来“领跑”,而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

以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共赢

如何有效找到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区域一体化规划当然是基础性条件。事实上,长三角各领域一体化的规划都在紧锣密鼓的制订中。例如,2018年6月1日,三省一市召开了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提出九地市将共同打造“一廊一核多城”总体空间布局。基于G60科创走廊,安徽目前正在牵头来规划制订长三角的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准备以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战略平台来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整体优势。

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最近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创新对策。不过区域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区。对于安徽来说,虽然不可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一种可能的模式是,在“产业合作示范区”内,安徽提供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合作省份提供政策机制、科研资源、教育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共同推动当地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合作示范区”能够增进合作省份的收益,从根本上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安徽在东部与江苏有着上千里的临界线,在南部与浙江有多个县市接壤,可以设立“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地点非常多。一旦试点成功,就可以让更多的安徽人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够获得长三角最优的发展条件和资源,无法跨越的“最后一公里”将成为一体化的“桥头堡”。(王先柱)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一体化发展推进高水平产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