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抢抓皖北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8-06 08:43:38 责编: 武静

在国务院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安徽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8市被纳入规划范围,使占我省近一半面积的淮河流域生态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此,我们要抢抓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皖北高质量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对安徽特别是皖北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区域地位进一步提升。规划提出,依托沿淮公、铁、水、空、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探索大河流域水清岸绿产业优的发展新模式,高起点构建流域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城市群。二是区域联动优势凸显。发挥淮河水道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纽带作用,实现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有效对接。三是基础设施将明显改善。规划提出,以阜阳、蚌埠为枢纽,建设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加快建设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加快淮河航道整治与疏浚工程建设,打通淮河出海通道;加快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加快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等,为皖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契机。四是发展路径进一步优化。规划提出,建设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带,为皖北地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等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当前,皖北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且中心城市布局分散、交通基础设施等级较低、水资源占有量少且生态治理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大力推进皖北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当前,对接规划,做好总体安排和宏观把握。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在交通方面,实现“市市通高铁”,建成开通商合杭、郑阜高铁,建设合肥—新沂等高铁,谋划皖北城际铁路网,构建连接京津冀,通达沪苏浙地区、中原经济区的高速铁路网;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高规格建设淮河水道,加强淮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依托蚌埠港、淮南港等建设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在水利方面,加快推进治淮工程,抓紧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重点项目;加快引江济淮、江巷水库等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南水北调东线二期、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等前期研究;认真谋划尾闾畅通、水系连通、区域排涝、安全发展、蓄洪滞洪、系统调度等淮河治理“六大工程”。在信息网络方面,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宿州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基地和数据支撑平台。

第二,推进跨省合作,加快产业升级。立足皖北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周边省份产业合作;矿山机械、中医药、循环经济等优势产业,应主动出击,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食品加工、轻纺、设备制造等产业应积极引入邻省龙头企业,做优产品品牌。重点培育和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现代医疗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旅游发展战略联盟。激活开发区活力,推动开发区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总结推广苏滁现代产业园、萧县张江高科技园等合作园区建设经验,再建设一批新型省际合作园区。协同周边省市争取尽快打通淮河直接入海航道,构建通江达海水运交通网。

第三,优化城镇布局,刷新发展格局。依托蚌埠、阜阳淮河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皖北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群;支持六安、淮南、滁州等深化与合肥、南京等市合作,打造多条联结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廊道。发挥县城的基础支撑作用,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农村人口就近向县城转移;连通共享中心城市医疗、教育等资源,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发展小城镇,以特大镇、专业特色镇为重点,按照市政标准改造和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支持位于或毗邻城市、县城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对接城区,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

第四,打造生态廊道,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沿淮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强城西湖、瓦埠湖、女山湖等沿淮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退化林、裸露地等生态复绿。强化大别山生态保育,建设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工程,实施水库群水源地生态保护。实施病危险尾矿库和“头顶库”专项整治,推进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强化节水考核管理,严控地下水超采,统筹推进骨干水源、水资源调配、应急备用水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工程建设。

第五,着力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评价基础上划定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优化省内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和省际共建园区机制,推动共建园区提质增效;会同江苏、河南等省探索淮河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项目支撑机制,深入谋划一批产业类、创新类、基础设施类、生态环保类和改善民生类重大项目;支持纳入规划8市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和资金;加强项目协调,按照“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要求,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樊明怀)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相关新闻
余谓之: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