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 | 推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9-17 08:35:29 责编: 武静

近年来,安徽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8年全省GDP增长8.02%,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接近30%,服务业比重超过二产,发展成果更加惠及民生。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安徽具有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但与沪苏浙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人均水平较低,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数字经济赋能不够;创新投入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外向型经济滞后,开放合作平台不多;体制机制不活,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推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长三角,面向现代化,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新时代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狠抓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增强创新驱动新动能。围绕“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产业协同创新齐头并进,增强创新驱动第一动力。一是做强长板,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按照“错位、融合、开放、共享”的思路,进一步创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路径和机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联动沪苏浙等在量子通信、生物医药、核聚变、类脑智能技术等领域实施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世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二是瞄准短板,加快原始创新成果孵化。借鉴上海、深圳等科研成果转化经验,以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和创新经纪人队伍培养为突破口,打造面向市场和应用的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疏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强化与沪苏浙创新链分工合作,争取更多创新成果在安徽落地量产。三是分类施策,探索“科创+产业”集聚模式。根据各地创新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健全创新链,因地制宜推动科创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发力,促进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顺应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分工,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确保产业发展接续有力、动能不减。一是梯次布局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芯片制造、新型显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芯屏器合”与5G技术融合,形成高端制造业的领头羊。加快实现传统优势制造业的蜕变升级,打造高端制造业的中坚力量。超前谋划布局战略前沿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量子信息、增材制造等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成高端制造业的新生力量。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智能工厂,推进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与渗透能力。三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外包、实施技术异地开发等,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跨区域嵌入及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加快投资和消费内部结构调整,稳步增强内需第一动力。继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补齐基础设施投资短板。进一步加大综合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物流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度,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领域投资补短板工程。二是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公共服务、环境资源、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和运营管理。三是扩大有效消费供给。挖掘我省家电、汽车等传统消费品转型升级增长潜能。加快发展幸福产业,引导形成平台型消费、共享经济消费新模式,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筑牢生态底线,引导绿色发展由理念到实践转变,促进生态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化。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重点领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江河湖库生态修复和矿区生态治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强提升皖北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二是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招引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技资源,打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加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及智慧制造的研发和应用示范,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区。三是健全市场化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绿色产品标准、标识与认证制度。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增加符合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的采购数量和范围。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引导资金要素向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等领域聚集,抑制污染性投资。建立全省“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用能权交易试点。

超前布局,形成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着眼提升改善发展环境,确保基本建设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动力不减,人口加速现代化。一是前瞻布局未来设施。聚焦强枢纽、建通道、重智慧、优品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水利、能源设施保障能力,超前布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量子通信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二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刀刃向内”,努力打造机关效能强省。突出改革重点,在简政放权、国资国企、创新管理体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环境治理等领域谋划一批战役性改革,在开发区创新发展、园区合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创新等方面,抓好一批撬动力强的改革试点。三是加快促进人口现代化。结合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人口现代化,着眼提升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人口代际平衡,更充分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人口红利质的彰显。(王业春 夏 飞 饶 磊)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研究中心)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安徽70年经济建设的历程与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