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 | 着力推进高校思政创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11-26 14:59:45 责编: 武静

林兴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着力推进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和教师思政的创新。

课程思政的创新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性环节。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程,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象盐一样,自然融入各门课程教学的各方面,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换言之即课程育人,它在十大育人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抓好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等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的基础性环节。

目前,课程思政还存在站位不高、协调不够、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部分教师认为育人已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辅导员承担,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授业解惑,思政教育与己无关;一些理工科院系的教师对专业学科是否具有思政教育功能还存在争议,“三全育人”合力不足;许多专业课教师未经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的熏陶与方法的训练,少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边缘化倾向。

创新课程思政,要在“四个优化”上发力。一是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规章体系。二是优化教学评价制度,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从单一的专业教学维度,向价值引领、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考核评价延伸。三是优化课程教学教案,组织编写课程育人大纲,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专业课程育人元素,画好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课同心圆。四是优化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开展课程育人说课比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交流互鉴;指导学校设置实施课程育人项目,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组织课题攻关;选择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挥示范效应。

网络思政的创新

网络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全天候阵地。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最大变量”,大学生则是互联网世界的“最大力量”。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仅靠“面对面”的方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必须创新“键对键”的路径、方法和精神产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使网络活起来,内容新起来,思想引领功能强起来。

当前,网络思政还存在机制不畅、队伍不强、评价不活等问题。比如,部分高校对“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认识不足,网络思政措施不力,责任不明;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不足,对网络内容缺少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对网络敏感信息监管力度不够;绝大多数高校尚未落实“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要求,教师参与网络思政热情不高。

创新网络思政,要在“四个加强”上用力。加强机制建设,成立高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学校网络思政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平台建设,围绕一个目标——网络育人,构建两大平台——省、校两级网络思政中心平台,突出四大模块——易班建设、智慧思政、融媒体、舆情分析研判,发挥九大功能——在线学习、精品课程、优秀案例,工作部署、跟踪监管、信息互动,行为监测、安全预警、跟踪处置,选择部分高校先行先试,分步推进。加强队伍建设,依托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平台,开展网络调查研究、学术交流、研修培训等活动,提升做好网络思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内容建设,改革呈现方式,繁荣网络文化,增强网络思政的针对性、凝聚力和教育力。

教师思政的创新

教师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源头性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的双重责任,对学生成长有着最直接、最现实地影响。加强教师思政,使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是践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使命的根本途径。

教师思政目前还存在组织不力、方法不适、效果不佳等问题。比如,部分高校尚不具备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条件,部分已挂牌成立的高校尚未拿出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大多数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只满足于开会、集中学习等传统“大水漫灌”形式,尚未建立受教师欢迎的“精准滴灌”的教育体系、品牌体系和激励体系;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重功利轻长效等问题,在高校教师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近几年屡屡曝出的少数教师师德失范事件,使人民教师这一崇高职业蒙污受损。

创新教师思政,要在“四个完善”上聚力。首先,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督促条件成熟的高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教师党组织建设,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行院系党政干部交叉任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并进行通报,纳入绩效考核。其次,完善教育引导体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要求教师既要传播文化知识,更要以身作则传播社会文明、主流价值。再次,完善正向激励体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定期开展教师思想动态调查,协助解决好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以学养德、以德润身。最后,完善考核奖惩体系。健全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等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对师德失范者严厉问责追责。

(作者单位:安徽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