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0-20 10:37:13 责编: 武静

韩玉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主要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国际化环境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务实举措。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关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以系统性思维提升营商环境的整合力。构建优质、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需要有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系统性思维。一要坚持全链条思维,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全链条,打通金融创新、人才扶持、企业扶持等政策的审批与服务,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二要坚持全周期思维,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成长的全周期管理和全周期服务精准发力,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改革,压缩办理时间,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三要坚持全要素思维,塑造营商环境新品牌。要素集聚靠环境,环境营造靠政府。地方政府要大力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营造要素齐全的市场环境,化解企业融资难、缺技术、缺人才等难题。

强化稳定的预期提升营商环境的发展力。稳定的预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前提,也是激发持续发展力、形成竞争优势的基本保障。要正视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坚持破除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障碍,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切实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热点问题,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础,着力推进各级政府深化改革,加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司法环境的法治化建设,强化市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要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供给保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政策供给、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尤其是用地供给,平衡市场供需关系,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健全企业家参与相关政策制定机制,完善要素供给环境。

处理好三个关系提升营商环境的亲和力。亲和力是基于平等基础而产生的相互的认同度,协调、合作与协商是亲和力作用的直观表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充分释放亲和力,处理好关键主体、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这三个层面的关系。一要正确处理政、银、企等主体间的关系。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政商关系“清”上加“亲”;改善银企互动关系,在鼓励企业规范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同时,打造银企命运共同体;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革除多头管理的弊端。二要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的核心关切,以超前的意识、理念和行动,着眼长远目标,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营造“亲商、重商”的氛围。三要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摒弃狭隘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区域利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做好两个平台提升营商环境的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同步巩固和优化线下服务平台,坚持“展现在线上,功夫在线下”的理念,探索“线上+线下”的便民利企政务服务新模式。一方面,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技术,推行企业办事“一网通办”、材料“一网共享”、管理“一网通管”,实现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和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使用“网上办”“掌上办”和“就近办”等多项便民利企措施。另一方面,加强线下平台建设。推进综合性实体服务大厅全面设置自助终端区,配合人工服务窗口,实现“不打烊”“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优化“一站式”功能和“一窗”分类受理机制,提高服务的标准化质量。

塑造区域品牌提升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区域品牌是区域整体实力的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价值源泉,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集聚的优势。通过不断优化投资贸易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企业运营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第一,全方位的投资贸易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法治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第二,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放管结合,以用户思维提升客户体验,以客户体验完善服务行为,积极打造规范、高效的服务品牌,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感受度。第三,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运营环境。持续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负政策,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合法竞争。完善小微企业常态化法律服务机制,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