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加快推进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24 14:38:59 责编: 武静

葛章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牢铸起始链,进一步释放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动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既是科技成果重要供给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实施主体。近年来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持续攀升,高价值转化不断涌现。但总体上看,高校院所的转化动能未充分释放。一是要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强化科研立项时和推进中的成果转化意识,从源头上注重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或避免出现大量重复、低质量、缺乏转化价值的成果,同时要开展存量科技成果的分级分类与价值评估工作,统筹规划运用。二是要及时总结“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经验,规范“先赋权后转化”和“先转化后奖励”工作流程,通过加大授权力度、简化管理程序,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三是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设立专门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同时要培养、引进既懂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能力。四是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机制,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从业人员的职称晋升通道,完善兼职和创业相关制度,分类建立激励机制。

紧扣承接链,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科技成果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价值,因而科技成果的具体化和商品化最后均落地于企业。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70%,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供给侧角度来促进转化固然重要,但从需求侧角度由企业主动提出和承接亦更加重要。一是坚持研发的“四个面向”,不断拓展研发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既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集聚起来,也让这些成果有效对接企业发展需求、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企业须正视科技成果转化的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高难度等特征,提出切合实际的需求以匹配现有科技成果,同时鼓励企业投资研发与创新,提升企业引进科技成果的意愿。三是建立有效的合作转化体系,形成多主体转化合力,产学研用的结合要以“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创新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基金引导、风险投资、补贴补助、奖励贴息、税收优惠或创新券等选择适用,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减负。

融汇转接链,进一步激发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转化的活力。良好的专业性服务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安徽需要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一是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上下流程紧密衔接的孵化熟化平台,大力发展技术扩散、评估评价、政策分析、信息咨询、保荐辅导、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培育、引进并集聚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运营的科技中介机构。二是重点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交易”,高质量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技术信息标准和技术转移服务规范,打造技术交易市场网络。三是依托行业协会、专利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现有平台,探索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通过“一站式”服务有效满足大型企业高端需求和中小微企业初级需求。四是积极稳妥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科技金融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润滑合成链,进一步凝聚促进转化的政府与市场合力。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离不开“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只有依靠市场的手段,才能保证技术自由流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供需端紧密配合。只有不断调整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方式,才能让政府加强引导、当好裁判、做好服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将某项技术具化成新的产品或服务,还是将技术用于已有产品或服务特定性能的提升改进,都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需求调查、定位定价、开发设计、推广策划等多要素的复杂系统,须立足市场这个主场域,发挥市场对科研方向、路线选择、运营目的、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以持续改革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持久动能,需要政府构建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此外,政府还需细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扶持政策,在充分考虑各方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保证各方利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地;本文为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奋力谱写制造强省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