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强音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2-29 15:10:00 责编: 武静

夏劲松 李 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架起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强音,把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转化为基层群众的思想武器和前行动力。

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政策主张广泛有效、生动形象地传播开去。理论宣讲是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抓手。发挥理论宣讲的作用,需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努力打通基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距离群众最近,是最适宜的阵地和平台。依托这个阵地,用好这个平台,把理论宣讲在基层常态化、多样化地开展起来,让宣讲党的政策主张的声音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就能更好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指示要求,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共振和心灵共鸣,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从而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存在社会阶层多样、利益诉求多元的当下,切实有效最大范围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守正创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信息传播渠道愈加丰富广泛,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群众认知水平、关注偏好、思辨能力差异化明显,对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要求愈发强化,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做到“方向要正”,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才能坚持正确导向,防止基层在推动融合工作中变调走样、简单片面。必须做到“措施要新”,用好用活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创新宣讲工作方式方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现实平台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立体化的理论阐释普及矩阵,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分时、分众、分类的理论宣讲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必须做到“信念要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群众需求,紧跟群众脚步,把话筒交给基层党员干部,把群众变成宣讲主角,用“身边人”说好“大道理”,用“身边事”说清“大政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真正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群众学堂,使广大群众把“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融入到灵魂中、血脉里,落实到言行上、工作中。

追求真功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理论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群众思想上的“疙瘩”。衡量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就是群众对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欢不欢迎、爱不爱听、听完有没有收获。而要让群众想听、爱听、要听,关键看能不能及时地为群众解疑释惑,能不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讲明白、把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讲透彻,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理论学习中掌握提升自我、改善生活的本领。因此,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融合工作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意坚持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生活,坚持问题导向,在及时找准群众关注点、共鸣点的基础上,常态化、多样化开展理论宣讲,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廓清群众思想认识上的模糊点、疑问点。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愿意听”“乐于听”“听得进”,才能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才能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沁入群众的心田,在“润物无声”中变“小合唱”为“大合唱”,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强音,汇聚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基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