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安徽日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文明素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4-27 14:56:13 责编: 武静

廖荣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国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而青年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必须着力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担负着“四个服务”的时代重任,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文化强国”的重大使命,是提升国民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文明素养,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作用,在“四德”建设、文明实践、网络文明、校园文化等培育模式上探索新途径。

“四德”为基,修德润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修身应是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方向,立德树人成效应是高校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需要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道德教育的涵养作用。一要培养道德认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握《纲要》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明确“四德”的内涵,提升对“四德”的认知。二要增强道德认同。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要推动道德践行。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弘扬社会主义公德,“自觉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成为社会的好公民、工作中的好建设者、家庭里的好成员,真正把“四德”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践为要,践履躬行。“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需要其积极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是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依托高校资源,开展文明院部建设、文明班级评选、文明学生社区创建、文明寝室装饰等活动项目,打造实践锻炼平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文明健康习惯养成。二是打造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建立涵盖政策宣讲、文化下乡、助学帮教、家电维修、摄影摄像等志愿活动品牌,常态化、全方位、多元化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宣传劳动幸福观,培育勤俭文明观,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打造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是健全新时代文明表彰体系。借助奖补机制,表彰优秀志愿群团组织、文明实践先进集体、精神文明优秀个人等大学生群体,培养奉献友爱、互助向善的文明志愿精神。

网络为用,激浊扬清。信息社会,万物互联。互联网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文明素养,应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一要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培育理性向善的网络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网络风气,形成文明、健康、理性的网络风尚。二要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普及网络文明礼仪、文明用语、文明公约等知识,倡导积极的网络是非观,构建和谐文明网络环境,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有效渠道。三要进一步树立网络道德观,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加大整治力度,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阵地。

文化为魂,成风化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精神文化丰富的重要保障,是展现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有赖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优化。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根”和“魂”,应融入到高校教学的各环节,深入到校园活动的各类别,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促进伦理道德提升,让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涵养个体进步和整体提升的文明基因。二是培育良好校园风尚。依托地域文化特色优化楼宇、学生社区和道路等公共空间内涵,传承校史、校训精神,改善校风、班风、学风,培育大学生文明素养,形成校园良好新风尚。三是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锻造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文明素养的重要窗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竞赛、体育运动、文艺表演、书画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