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加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
丁 薇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6-21 08:50:05 责编: 武静

红色文化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的媒体生态下,应实现红色文化与微传播的“无缝对接”,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在微传播领域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充分认识微传播的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微媒体”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借助微博、微信等微平台,通过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展现、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开拓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领域与新途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微传播的重要意义,以新视角、新方法、新思维模式的变革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将单向传播转变为交互式传播,实现双向互动,在互动中增强人群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获得良好体验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切实强化微传播技术支撑。技术创新是加强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加速器,可以保障红色文化微传播海量数据的先进性与跨越式发展。当今,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为红色文化开辟了良好的传播新环境。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媒介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因此,要加强红色文化微传播领域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使科技人员与新闻工作者相互配合、协同创新,共同探索针对性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助力红色文化微传播领域人工智能的前瞻布局,使其发挥激发媒体活力、提升媒体价值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红色文化传播。

拓宽“全媒体”微传播手段。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是增强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微传播的传播方式立体创新,是融媒体时代对新传播方式的呼唤与需求。丰富的微传播内容、形式,多维度的方式创新,能够超越传统方式的传播效果,让红色文化微传播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红色文化的微传播,应当使人人都是参与者、创新者。各类微传播渠道不同,传播模式和效果也不尽相同。红色文化涉及面广,要整合运用各类传播媒介,集图、文、声、像等多手段于一体,以新颖的时代话语、多维的感官冲击、直观的个体体验,使红色文化传播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时代性。可以通过普通受众点赞、转发、评论等形式,使受众与传播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实现互动,从最初的社交式传播变成推荐式传播,形成对传播内容的多次传播。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制定相对应的人才战略,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加快红色文化微传播至关重要。要着力提高红色文化微传播队伍的能力素养,以加强微传播者的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责任,以提高微传播者的红色文化素养为重点方向,以提高微传播者的专业素养为基本任务,培养一批导向正确、素质出色、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使传播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这支队伍要集采、编、摄、播能力于一体,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微传播技术手段。

营造良好业态环境。进入信息化时代,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业态变化更加迅速。正如哈罗德·伊尼斯所说,“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了业态的新模式,加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需要传播红色文化的文化精髓,销售红色文化的文化创意,既要关注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内容设计和生产运用,更要延长红色文化微传播的产业链条。要从品质要求、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模式创新等多方面激励和带动业态创新,加强对新业态发展情况的追踪与监测,仔细审查“三微一端”的红色文化信息来源和内容,拓展反馈通道,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错误思潮,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补充完善网络惩罚制度。

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是一种精神象征。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髓,不断创新叙事手法和展示视角,赋予红色文化鲜活的意蕴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从而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要通过“微视频”的展示,将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典故事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文、动画、动漫人物塑造、音乐创作和视频展现等形式,利用不同的视觉、听觉等表达手段,以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提升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品牌形象,将红色精神、红色愿景、红色文化价值观等积极有效地传播给受众,给人们以向上的信心和希望,不断激发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新闻
端牢中国饭碗 确保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