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正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23 08:34:32 责编: 武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必然趋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深入领会并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征程上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扎实成效。

在创造致富机会中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历史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在我们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新时代,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从而给更多的人创造致富的机会,持续丰厚民众的财富积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一方面,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扩大就业面,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推动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同时,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持续增加社会财富,特别是要完善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在维护公平正义中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古代中国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长期存在。其实,少数人先富起来不等于两极分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创造更多的财富,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所以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方面,要防止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合理引导资本流向,规范资本无序扩张,控制资本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坚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民生工程,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人权,依据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即使将来发展更好、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要分阶段加以实现而非一蹴而就的目标,要充分估计其实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市场主体间牵动面广、关系复杂,关乎全面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等重大战略部署。首先,要以服务为保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解决好新市民住房问题。通过高效精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其次,要以协同为方向,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加大对发展路径、功能定位、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力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跨区域转移。再次,要以文化为引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尚 磊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相关新闻
以法治手段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