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红旗渠精神永远震撼人心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11-29 10:32:29 责编: 武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河南省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县域绝大部分地方都干旱缺水。上世纪60年代,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当地10万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解决了沿线人民吃水灌溉问题,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的苦难历史,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条举世瞩目的“人间天河”,如同一条流淌着共产党人初心的精神长河,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红旗渠不仅是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是法宝。面对资金缺乏、物资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全县干部和群众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众人拾柴火焰高,全靠双手来创造。艰苦创业是根本。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山势陡峭、石质坚硬,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仅用1年5个月就将600多米的石洞凿通。团结协作是核心。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无私奉献是源泉。林县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牺牲,其中最大的63岁,最小的年仅17岁。

千里长渠已完工,但红旗渠精神源远流长。从三峡工程建成运转、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投产发电,到“蛟龙”深潜、“祝融”探火等重大成果竞相迸发,红旗渠精神穿越时间与空间,指引着人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书写一个又一个辉煌。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指引人们前行。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基础。林县人民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立足当下,担起责任,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红旗渠是党带领群众建设的伟大工程,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担当,就不会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与创造,就不可能完成重整林县山河的梦想。红旗渠精神昭示人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顺应民意,就能赢得人心,只要赢得人心,就能创造奇迹。要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社会进步成果。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的修建没有成功经验可循,面对困难和质疑,林县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应变求变,自立自强,以“只手劈开太行山”的气概不懈奋斗。实践证明,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才能赢得历史主动,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勇毅前行的志气、骨气、底气。无论何时何地,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不能丢。要不断增强见微知著能力,对各种矛盾的变化趋势做出科学预判,及时找到应对之法,形成应对之策,在斗争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掌握好斗争的实、效、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斗争本领,敢于较真碰硬,勇于担当作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带领人民群众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韩小乔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