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何为经典阅读? 这道高考题带来启迪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6-10 07:14:05    责编: 徐文娟

阅读经典著作,让今天的青少年与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建立一种连接,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更需要静下来,不能只读短、平、快的作品,花拳绣腿的作品,而要敢于读名著,读大书、硬书,延展视野、提升素养、丰富心灵

2022年全国高考落幕,全国卷甲卷作文考题一出,立刻成了社会热点话题: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不少人看了这个题目后惊呼,这届考生不容易,这个题目不好写,也有人觉得出题有新意、能考察学生综合能力。更多一线语文教师则看到了出题人背后的意图:做好《红楼梦》等经典名著的整书阅读,让学生从名著的人文智慧结晶、民族的文脉源泉中汲取更多营养。

为什么是《红楼梦》

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首先对《红楼梦》要有基本的了解,有相当的古汉语素养。这些要求,早已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体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高一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做到“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要“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所谓“整本书”阅读,就是完整地阅读一本书,作整体性的理解接受。阅读的书籍,自然是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传世名著,经由历史选择出的“最有价值的”、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而《红楼梦》这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作品,具有极大的认知启慧、审美育人功能。

5月22日,“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举办。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说:“我常常听到这样一些疑问,现在的中学生能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吗?《红楼梦》适合中学生整本书阅读吗?《红楼梦》在今天还有什么时代意义?”他认为,《红楼梦》对社会、人生、人情世故的深刻描写,在艺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具有很强的时代针对性,目的就是提高中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项念东表示:“文学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心灵,文学经典是其中最丰富、最精细的部分。《红楼梦》是一本大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读好《红楼梦》已经不仅是专家学者和成年读者的问题,更是所有高中生都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专家表示,阅读经典著作,让今天的青少年与古人心灵相通,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建立一种连接,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增长智慧才能。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们更需要静下来,不能只读短、平、快的作品,花拳绣腿的作品,而要敢于读名著,读大书、硬书,延展视野、提升素养、丰富心灵。

通读为何重要

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不论是课程标准上,还是课本要求上,通读始终被放在首位。为什么强调一定要是通读呢?

在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上,有着20年《红楼梦》课程教学经验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表示,受篇幅、精力、时间等限制,课本用选段方式替代整体阅读,是一种无奈之举,选段阅读使长篇小说丰富复杂的内容无法展现。中学阶段的阅读基本是浅层次阅读,没有深度阅读,会引起总阅读量不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方式,妨碍他们的成长。“在大学阶段,各门课程要求的基本是整本书的阅读,老师给学生开列的往往是一批书目,而非一些篇目。一些中学生初进大学往往产生学习的困难,或是完不成老师布置的阅读量,或者读过之后抓不到要领。”苗怀明举例说。

整本书阅读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找到不同于片段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白读名著是一个渐进、渐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财富。苗怀明强调,当学生学会《红楼梦》整本阅读后,可以举一反三,进而掌握《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其他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如何能有效通读

面对《红楼梦》这样一本厚厚名著,平时沉浸在学业中的青少年怎么才能做好通读呢?

合肥市第十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国文表示,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是“读懂读通”,学生要完整阅读,在整体中理解领悟。整本书阅读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不是大众化自由阅读。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老师不发挥主导作用,整本书阅读难免被泛化,与课外阅读、自由阅读混为一谈。教师必须参与整本书阅读的整个过程,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才有保证。

在实际操作中,他会利用整本书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连续性、逻辑的严密性、风格的一致性及教学的规划性,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一方面读懂书中通过典型化、形象化手段表现人类社会及文化的全景式图景;一方面更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恒心和意志,形成探索性、统整性的深度阅读习惯,矫正感性阅读和碎片化阅读造成的不良阅读习惯。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赵瑜则强调代入感和参与感。她认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代入小说人物,演绎小说情节,对人物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和立体细腻。她举例说,鲁迅评价《红楼梦》的续作,认为:“惟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她班上的学生徐晗同学也提出了类似的困惑:“我”为何要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进而思考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续作的结尾,再对比日本文学、西方文学结尾的常用模式,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都能得以拓展。

王国文也表示,通读过程中要有交流分享,这是阅读的检查、督促,也是为了在交流分享中更好地读懂《红楼梦》。这也是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想法。

2021年4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在中国红楼梦学会、安徽师范大学的指导下,同《安徽教育科研》杂志社、《学语文》杂志社共同主办了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3092篇。在此基础上,精选了近50篇优秀成果,于去年12月,出版了《悦读红楼》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武常春表示,传承文化、服务教育是责任更是追求,希望此书为更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此外,安徽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指导学生通读。(记者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