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旧石器时代 “安徽人”是什么模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29 08:02:24    责编: 徐文娟

人类在这片大地上的登场,姗姗来迟却浓墨重彩。

诞生、进化、发展,人类前行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由古猿演变为能人,到直立人,再到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人类在距今大约4万年前进化为现代人。在我国境内,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8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距今70万年至25万年的“北京人”,都是人类遗址版图上的重要标记。

那么,在距今百万年至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安徽人”是什么模样,安徽人的远古家园在哪儿?

寻找人字洞里的“人”

——目前在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已发掘出完整的动物骨骼化石以及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作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人字洞将中国古人类生存的时间推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

长江南岸,郁郁葱葱。

今年5月,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以及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们,对位于芜湖繁昌的人字洞遗址进行第十次考古发掘,他们所要探索的世界,是200多万年前的“江南”。

人字洞遗址位于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西北约1.5公里的瘌痢山上,是一处洞穴堆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位普通人,首先与之发生了“心灵感应”。采石工人盛宏江1984年在癞痢山进行采石作业时发现3块化石后,寄送给中国科学院,经鉴定为更新世的犀牛牙齿。1998年5月,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项目启动,中国科学院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在繁昌发现了人字洞史前文化遗址。

来自远古的回响,让人念念不忘。1998年至2005年以及2020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博物院、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已故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确认了远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制品上百件以及有人工打击痕迹的骨制品数十件。

这些文化遗物古老、简单、质朴,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能够利用铁矿石等原料来制作简单的石制品,并以动物下颌骨、肢骨和牙齿为毛坯制作骨器。与文化遗物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数千件、近百种且保存完整。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成果表明,人字洞遗址的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56万年至220万年)。

现在,业内普遍认为,繁昌人字洞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将中国古人类生存的时间推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对探讨东亚人类起源、早期人类扩散、生存方式及早期人类演化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人字洞遗址在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是20世纪中国史前文化领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第十次考古发掘后,人字洞完整的象类骨骼化石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华乳齿象完整骨骼的装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考古学证据。迄今,人字洞遗址还保留着富含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堆积尚待发掘。

回到最初的疑问:何时能够发现人字洞里的古人类化石?谜底尚未揭晓,但“动物化石与石器工具已然形成考古逻辑关系”。

负责第十次考古发掘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王元博士和前辈学者们一样,正在以科学方法和不懈努力,验证这一逻辑关系。“下一步主要目标是发掘古人类化石,我们希望在这片长江中下游的宝地,科学探寻百万年来亚欧大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史。”王元说。

东至华龙洞,诞生了东亚地区最早“准现代人”

——华龙洞遗址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出土古人类化石最为丰富的综合性古人类遗址,为研究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境内晚期直立人向智人持续演化与扩散提供了科学依据

东至县尧渡镇汪村庞汪组,北枕浩浩长江,南临绵绵山峦,青山绿水、景色秀丽。2004年,村民庞金木挖地修羊圈时,发现泥土中有些石头像是动物的骨头。曾做根雕的他,有一点文物知识,随后便向东至县文物管理所报告了这一情况。正是庞金木这一无意之举,开启了华龙洞古人类遗址考古的序幕。

经过数次考古发掘,华龙洞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石器以及大量人工骨片和2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2015年,令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华龙洞出土了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头骨。当时,头骨包裹在胶结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部分包括几乎完整的眼眶部分、大部分额骨和部分面骨。经过分析,头骨属于30万年前的古人类。

2021年,中外合作团队对头骨进行了面貌复原,展示了华龙洞古人类的容貌。华龙洞古人类具有一些东亚更新世中期直立人面部特征,包括眶上圆枕、眶上结节等,但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比周口店等直立人明显较弱。一些常见于更新世中期直立人及古老型人类的面部特征,例如鼻骨宽阔、低矮的上面部、明显的突颌等在华龙洞头骨上表现微弱,甚至缺失。

相比之下,华龙洞古人类多数面部特征与早期现代人以及现代人类表现相似,包括浅的眶上沟、凹陷的眉间区、深的泪腺窝等。它的面部比较扁平,也与东亚地区现代人更相似,而与面部向前倾斜的更新世中期直立人明显不同。此外,位于硬腭部的门齿孔开口在华龙洞头骨上非常靠前。位置靠前的门齿孔是早期现代人及现代人类的典型特征,与之相对,周口店等直立人门齿孔位置非常靠后。

专家根据华龙洞头骨30万年前的年代数据、在头骨上呈现的大量现代人特征以及面貌复原所展现的现代人容貌,认为这件头骨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面部骨骼形态及容貌。这也提示,30万年前生存在华龙洞的人群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准现代人。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先后发现了和县和巢县两个古人类遗址,但都没有发现古文化遗物,华龙洞遗址是安徽省继和县直立人、巢县智人遗址之后发现的第3处古人类遗址,也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出土古人类化石最为丰富的综合性古人类遗址,包含石制品、骨制品等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以及大量动物化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说:“华龙洞古人类填补了和县晚期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巢县智人’之间关键环节的空白。”

安徽境内多处古人类活动遗址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南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异性,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质环境,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长江阶地的发育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和线索。揭开百万年前“安徽人”的神秘面纱,他们的身后,是一个有山地、森林、河流、沼泽、草地的古生态环境,是一个美妙的远古世界。

他们和他们的家园,也在此后漫长的进化发展中迎来了文明的曙光。我们的视野也将从百万年人类史进入一万年文化史。(记者 张理想 晋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