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从严从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4-30 06:33:39    责编: 徐文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安徽考察调研,在科技创新、基层治理、区域协同等领域作出重要指示,在党建方面也有重要要求。特别是在2024年10月考察安徽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安徽考察在党建方面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呢?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要切实加强的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上,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

“三严三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主要侧重于对党员干部思想层面和自我约束的要求;“三实”,即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主要侧重于党员干部在实际行动和工作实践中的体现。“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具体的行动指南。深入剖析“三严三实”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实践意义,从而为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更深层次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新篇章这个大局保驾护航。

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将党的作风建设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三讲”教育,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次次的党内集中教育都对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把我们党形成的优良作风精辟地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关于党的三大作风的概括和阐述,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三严三实”中的严以律己,与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紧密相连,提醒党员干部时刻审视自身,查找不足而且加以改进;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则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求,提醒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立足实际,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

从要求上看,“三严三实”首次将“严”与“实”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从“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六个维度,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党的作风建设标准体系,使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更加具体、全面、系统。从内容上看,“三严三实”更加强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着重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线;“严以用权”则突出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作用,通过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三严三实”中蕴含自律与他律的协同发力,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从时代性上看,“三严三实”回应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三严三实”紧密贴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作风支撑。

综上所述,“三严三实”深刻体现了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三严三实”从党性修养、权力行使、个人品德等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克服不良作风、保持清正廉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新时代,必须将“三严三实”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全过程,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切实践行好“三严三实”,不断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 吴梅芳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