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感谢组织给予的客观公正评价,帮我卸下了思想包袱,也消除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近日,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干部张某,在谈到上级给予包括他在内的8名干部容错免责决定时说。
张某和其他7名镇、村干部在推进某村养猪场环保问题整改时,因为连日暴雨天气的影响,提前组织的机械无法正常施工,造成问题整改不及时被群众举报。
颍东区纪委监委调查后认定,养猪场环保问题整改未能做到紧锣密鼓的主要原因系连日的暴雨这一不可抗力因素,在天气转好后,不仅及时完成了整改,插花镇还举一反三,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同类问题的排查整治,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同类问题,最终决定予以容错免责。
“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是许多干部干工作放不开手脚的原因之一。颍东区纪委监委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创新出台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操作细则,解除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记者了解到,细则要求,建立以区委“强办比促”领导小组为统一领导的1个领导架构,明确以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为3个主要的责任单位,制定2个正负面清单,完善细化了启动、调查、决策、反馈4个主要工作步骤,实现了对干事创业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任用上公平5个层面的有效保障,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13245”工作机制,构建了在区委统一领导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一体统筹的高质量容错纠错工作格局。
宽容不是纵容,保护不是庇护。细则中的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精准划清了“可容”与“不可容”的界限。正面清单明确了大胆履职、无章可循、攻坚克难等13种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基层干部诉求强烈的可予容错免责、减责的情形,为干部干事创业吃下“定心丸”。负面清单通过划出9种不予容错的情形,让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知晓禁区在哪、红线在哪,进而不越雷池、恪守底线。
今年2月,在颍东区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公开为5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进行澄清正名。
“诬告陷害行为破坏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必须精准有力处置,还原事实本来面目,还清白者以清白。”颍东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委创新制定《颍东区纪委监委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严格界定4种应当予以澄清和7种不予澄清或暂不澄清的情形,积极稳妥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切实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严格依规依纪依法查处诬告陷害问题。近三年来,颍东区已累计为14名党员干部开展澄清正名。
颍东区不止步于“一澄了之”,还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该区纪委监委建立暖心回访机制,并积极探索“一把手”提级回访工作模式,即由区纪委“一把手”提级回访受到问责处理的区直单位重点岗位股级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让受处分党员干部充分感受到来自组织的重视和关爱。
此外,颍东区纪委监委还量身制定一人一策回访教育方案和谈话提纲,为让暖心回访工作更显尊重、更有温度,区纪委监委坚持对受处理处分干部真诚、平等对待。在谈话时间确定、谈话地点选择等细微之处,还充分征求受处分人员意见,帮助干部卸下“包袱”、解开“心结”,激励其担当作为。同时,加强成果运用,及时将澄清工作相关材料归入干部廉政档案,同步反馈给组织部门,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提供参考,对表现优秀、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大胆使用。
■ 本报记者 李浩